化工產業有了風險管理新工具
經濟日報記者 祝惠春
6月20日,中國證監會發布通知,同意大商所純苯期貨和期權註冊。作爲芳烴產業鏈重要原料產品,純苯期貨和期權的上市將進一步豐富化工產業風險管理“工具箱”,對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障產業鏈安全穩定、提升國際價格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純苯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產業鏈上承石油和煤兩大基礎能源,下接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三大產業,終端產品涉及紡織、家電、輪胎、染料等。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純苯生產國、消費國和進口國。近年來,隨着煉廠項目持續投產以及石化行業向深加工方向轉型發展,我國純苯的產量持續增長。據統計,2024年,我國純苯產能爲3234萬噸,產量爲2513萬噸,佔全球的39%;表觀消費量爲2926萬噸,佔全球的43%;進口量爲431萬噸,對外依存度爲15%。雖然近年來國內大量一體化裝置投產,但純苯仍有較高的商品貿易量,2024年純苯貿易量達到1340萬噸,商品化率約爲53%,爲上市純苯期貨和期權奠定了良好的現貨基礎。
近幾年,純苯產業鏈各端產能調整步調不一,利潤傳導不暢的情況反覆出現,產業鏈利潤整體呈現下滑態勢。業內人士表示,純苯市場規模大,標準化程度高,配套基礎設施完善,有利於開展標準化的期貨、期權合約交易。純苯期貨和期權將與苯乙烯期貨、期權形成產業鏈避險工具“組合拳”,爲擴產週期下的實體企業提供管理價格風險、鎖定生產利潤的有效工具,提升我國化工產業鏈的抗風險能力,使產業鏈達到整體生產有序、利潤均衡分配的狀態。同時,純苯期貨上市也有助於形成公開、透明、權威的“中國純苯價格”,增強我國純苯價格的國際影響力,提高純苯國際貿易價格話語權,助力我國從“化工大國”向“化工強國”邁進。
中化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光表示,純苯期貨、期權上市後,最直接的好處就是產業鏈各參與企業可以通過期貨工具快速、直接鎖定原料採購或產品銷售價格,規避價格劇烈波動風險,提高企業價格風險管理能力。同時,行業供需未來的變化會提前在期貨價格中有所體現,這種價格發現功能將幫助企業更快完成供需調節,保障企業生產經營和發展的穩定性。
東北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遲少飛表示,純苯期貨和期權的上市,不僅爲企業提供了規避價格風險的“剛需工具”,更是產業從“粗放博弈”向精細化管理轉型的關鍵節點。對企業而言,其核心價值在於鎖定利潤、增強抗風險能力;對產業而言,則通過價格發現、模式創新、國際定價權爭奪,推動中國整個鏈條向高效化、標準化、綠色化演進,最終在全球化工產業鏈中構建更具韌性的“中國定價體系”。
下一步,大商所有關負責人表示,將在中國證監會指導下,紮實做好純苯期貨和期權上市前的各項業務準備和風險防範工作,確保上市後市場平穩運行,助力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我國“化工強國”建設。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