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苯期貨期權上市,芳烴產業鏈風險管理工具升級
芳烴產業鏈提供了重要的原料風險管理工具
7月8日,純苯期貨和期權合約正式在大商所掛牌交易,芳烴產業鏈迎來重要原料風險管理工具。首日掛牌的4個合約均收漲。
純苯上承石油和煤兩大基礎能源,下接合成樹脂、合成纖維、合成橡膠三大產業。
在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加劇等因素影響下,過去五年,純苯現貨價格年均波動率超30%,2024年三季度還出現單週暴跌800元/噸的極端行情,當時讓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陷入“越生產越虧損”的困境。
行業普遍認爲,純苯期貨和期權上市後,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風險管理、資源配置功能可助力破解行業痛點。
價格“過山車”,產業鏈經營承壓
純苯作爲芳烴產業鏈的“中樞”,其價格波動具有極強的傳導性。
2020年以來,全球“黑天鵝”事件頻發疊加原油價格劇烈震盪,純苯現貨價格呈現大幅波動態勢。2020年~2024年,純苯均價由3927元/噸上漲至8446元/噸,一度於2022年衝高到超1萬元/噸。
2025年至今,根據一德期貨統計分析,純苯價格一度從最高的7780元/噸下跌到5375元/噸,跌幅達到31%,企業避險需求較爲強烈。
“在這輪下跌週期中,我們一週內損失超2000萬元。”一位產業人士稱,2024年,因缺乏對衝工具,企業曾被迫接受以每噸低於生產成本150元的價格銷售現貨。
江蘇盛虹石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助理兼營銷中心總經理王毅飛說,作爲年產百萬噸級純苯的煉化一體化企業,30%的年均價格波動率令企業面臨生產困境。在王毅飛看來,純苯期貨上市後,生產企業可以通過原油期貨鎖定原料價格的同時,利用純苯期貨鎖定產品銷售價格,相當於通過期貨市場提前鎖定了加工利潤。
定價模式轉變
據瞭解,目前國內純苯現貨市場主要有三種定價模式,分別是簽訂年度純苯均價長約、以當期市場價格談一口價、苯乙烯價差定價。而在純苯進口貿易中,主要參考韓國離岸價定價。
中化石化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吳光提到,全球純苯貿易以美元計價爲主,國際市場定價長期被歐美等地的能源化工巨頭掌握。由於我國生產區域分佈廣,各地區現貨價格信息傳導效率差,一直未形成反映中國市場整體供需變化的價格信號。
行業分析師指出,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純苯消費國(佔比38%),通過上市國內標準化的純苯期貨合約,可以逐步形成權威價格信號,替代傳統定價模式,我國純苯的國際價格影響力也有望大幅提升。
東北中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是中國石油北方重要的進出口貿易和期貨保值平臺,該公司副總經理遲少飛告訴說,希望純苯期貨上市後能提升定價透明度,推動行業從“一口價”向期現聯動轉型。通過期現聯動機制,助力中國成爲亞洲純苯定價中心,提升全球貿易話語權,推動芳烴產業鏈協同升級。
“近年來,由於價格波動較大,純苯紙貨等場外交易會有違約事件發生。”吳光分析稱,而純苯期貨和期權上市後,可以爲產業鏈企業提供更爲完備的風險管理工具和貿易定價參考。此外,隨着國內產能投放、供應增加,向產業提供較好的保值工具,可平抑價格波動風險、平滑企業經營利潤。
遲少飛稱,純苯期貨、期權上市後,公司計劃基於月度產銷計劃,以一定的套保比例對衝價格波動風險,嘗試將長協訂單從“一口價”轉向“期貨價+升貼水”模式。吳光也提到,公司將把純苯期貨運用到企業的庫存、貿易環節,並逐步探索“期貨價格+升貼水”定價模式。
轉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