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暖商”行動:以溫度護航發展,用創新激活未來
爲打造“產業友好型、企業友好型、企業家友好型”的營商環境,花都區以《花都區親商助企若干措施》爲引領,創新推出了一系列“暖商”舉措,用政策紅利爲企業“鬆綁”,用創新服務爲發展“蓄能”,用法治溫度爲成長“護航”,讓企業不僅能找到發展的沃土,更能感受到城市共生的誠意。
政府採購新機遇:
讓中小企業乘風而上
花都區率先降低中小企業參與門檻,通過廣東政府採購智慧雲平臺,爲中小企業開闢專屬通道。200萬元以下的服務、400萬元以下的工程,整體專門面向中小企業供應商採購;超限額的大項目,也預留40%以上預算“定向扶持”中小企業,其中小微企業的比例不低於七成,讓更多本土中小微企業憑藉實力拿下政府訂單,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監管新模式:
“無事不擾”中彰顯力度與溫度
“無事不擾,有事必應”成爲花都監管的重要標籤。跨部門聯合執法讓檢查次數“斷崖式下降”,推行“進一次門、查多項事”,同類事項“一年最多查一次”,檢查時企業負責人無需陪同。對信用良好的重點企業納入“白名單”,享受執法“觀察期”和柔性處置,落實“首違不罰”“輕微免罰”,讓監管既有力度,更顯溫度。
知識產權“護航盾”:
全週期賦能創新與維權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線,而知識產權就是這條線的“護城河”。花都區首創跨部門、跨業務合作的“建巡服”機制,將司法服務嵌入企業成長全週期,司法服務不再是“事後救濟”,而是“前置賦能”,通過數據算法提前鎖定侵權高發區域,精準推送司法建議,幫助企業把風險扼殺在萌芽狀態。針對相關企業,提供“一對一”貼身服務,從專利佈局到維權指導,全程護航創新成果。
歷史包袱“清零計劃”:
輕裝上陣再出發
歷史遺留問題曾是企業發展的“隱形枷鎖”。花都區成立工作專班,對三舊改造、用地審批、稅費繳納、規劃許可、建設報建、測繪數據座標、不動產登記等“老大難”問題展開“地毯式”梳理,按照“尊重歷史、實事求是、依法依規”原則,分批化解。建設單位承諾“在城市規劃建設或者政府管理需要時無條件自行拆除”及“臨時保留期間安全生產”,同意後即可辦理規劃審批,讓“歷史問題”不再成爲“發展難題”。
來源:花都區發展和改革局
編輯:洪敏
複覈:龔耀東 吳敏娜
校對:賈愚
審覈:鄧必彥
內容推薦
“花都發布視頻號”內容推薦
“花都兩會”系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