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項重點任務激活首都發展新動能

近日,北京市發改委發佈《進一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行動方案2025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從京津冀協同、創新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擴大內需和改革開放五大方面推出27條措施、157項重點任務,並擬出臺25項重點政策。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也是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關鍵之年,還是《關於進一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突破的行動方案(2023-2025年)》的收官之年,今年的任務安排更加聚焦重中之重、解決關鍵褃節問題,聚焦改革突破、創新體制機制,聚焦效能釋放、持續提振信心。

京津冀協同

“一羣一策”推動產業集羣建設

“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是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走深走實的關鍵之舉。”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第二個十年,北京堅持把產業生態作爲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抓手,主要措施就是打造重點產業鏈羣,今年將重點“一羣一策”推動集羣建設。

《工作要點》針對每個產業集羣提出了具體舉措,比如推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科技生態港落地5家頭部零部件企業,在生命健康集羣方面申報創建1-2項國家級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集成電路集羣南港電子化學品基地、新一代信息技術集羣國家網安園、安全應急裝備集羣中試平臺等重大項目。同時,三地深化區域同事同標改革,實現20項以上互認資質資格統一規範辦理,協同推進京津冀自貿試驗區制度型開放。

《工作要點》還聚焦重點功能區域發展。在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方面,重點是支持創新能力建設,今年將實現不少於60家高成長型企業落地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關於城市副中心,促進通勤圈跨界合作一體化發展,做強城市副中心產業功能,打造通州區與北三縣毗鄰區域職住平衡新模式,出臺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體制機制優化工作方案。

關於市域內其他重點區域,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平原新城、京西、南中軸等都是北京未來發展的新增長點,今年北京將繼續提升重點區域發展能級,例如,實施一批提升平原新城綜合承載能力的標誌性工程,着力打造南中軸地區“禮樂雙軸”空間標誌性節點,推進“兩園一河”先行啓動區建設,推動奧林匹克中心區文商旅體融合聯動發展。

擴大開放

編制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3.0方案

在不斷加大改革攻堅和擴大開放的深度廣度、加快“兩區”建設迸發新活力方面,北京將推動制定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條例。優化招商引資管理體制機制,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按要求推進民營經濟相關立法,年度面向民間資本推介重大項目總投資不低於2000億元,紮實開展清理拖欠企業賬款專項行動。

進一步擦亮“北京服務”品牌。完善營商環境監測評價體系,優化數字營商集成服務平臺。新增個人創業、外國人來華工作等10個以上“一件事”集成服務場景,擴展“免證辦事”應用場景。推進非現場監管地方立法,推動非現場檢查項佔比達到80%以上等。

此外,本市還將更大力度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編制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3.0方案,推動外資外貿提質升級。爭創國家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示範區,探索建設數據海外倉、離岸數據中心等。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支持北京市綠色絲綢之路創新服務基地等平臺建設。推動中歐班列常態化開行,擴大北京—莫斯科中歐班列開行規模。支持數字經濟企業出海創新服務基地建設。

擴大內需

推出市屬景區統一預約購票平臺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工作要點》在協調推動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促進投資和消費不斷涌現新亮點方面提到,本市今年將打造多元融合的消費新空間。鼓勵具備開放條件的歷史文化場所活化利用。將連鎖化、品牌化商業運營主體引入公園。提升傳統商業空間能級,優化商業空間舉辦活動管理。一館(場)一策推動劇院、體育場館、博物館等公共文體空間向文商旅體娛複合發展轉型。

構建大旅遊格局。對免費開放的公共文化設施提供延時錯時服務,推出市屬景區統一預約購票平臺。支持文化文物單位與社會機構合作開發高品質文創產品,增強北京國際電影節影響力和傳播力,實行巡演項目首演地內容審覈負責制。精心設計“漫步北京”“遊北京·看中國”等過境免籤旅遊產品,擴展外國人辦理SIM卡試點成果,優化離境退稅服務,擴大“即買即退”服務範圍。

高標準舉辦“雙奧100”精品賽事,支持建設電競產業集聚空間和主題園區,提高冬奧場館服務羣衆性冰雪運動效能,建設全球知名冰雪旅遊高質量目的地。推進雁棲湖國際會都擴容升級,高標準規劃建設大興國際會展中心。出臺促進酒店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推出一批工業旅遊目的地。

本市還將不斷提升生活性服務消費品質。拓展銀髮消費新場景,打造適合銀髮人羣的旅遊產品和精品文藝空間。擴大家政服務新供給,支持互聯網平臺企業開展家政服務業務,探索發展“養老+家政”服務模式。發展居住服務新模式,鼓勵有條件的物業服務企業與養老、托育、餐飲、家政等企業合作,發展“物業+生活”服務模式。

發展新質生產力

推進“雙智”城市4.0階段建設

在積極發展新質生產力、率先構建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取得新進展方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京在產業謀劃佈局上重點體現當前和長遠相結合。

以加快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和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雙標杆”建設爲例,該負責人表示,目前,信息服務業增加值每年至少跨越一個千億級臺階,已經成爲本市第一大支柱產業。今年在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方面,《工作要點》提出開展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和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建設試點,完善京津冀蒙智能算力供給走廊機制。

推動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爭創國家級數據交易所,實現備案交易規模增長50%。實施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建成不少於3個國家級人工智能行業應用基地,打造不少於10個標杆示範應用場景。紮實有序推進“雙智”城市(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4.0階段建設。

在積極打造國際綠色經濟標杆城市方面,《工作要點》提出加快建設國家綠色技術交易中心,組織實施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範工程,加快先進適用科技成果轉化;今年還將培育戰略性基礎性綠色產業,研究綠色先進能源與低碳環保等產業政策,還將開展重點產品碳足跡覈算研究,選取部分行業企業開展產品和服務碳標識認證試點,推動新型綠色專業服務業發展。

此外,北京還前瞻性加大未來產業佈局力度,《工作要點》提出建設6G實驗室,率先推動6G關鍵技術在智能交通、應急通信等創新領域應用。加快推動氫能在交通領域規模化應用,引育5傢俱有國際影響力的新型儲能產業鏈龍頭企業。加速商業星座組網運營,多路徑爭取“北京星座”項目落地。推動建設國家級低空技術安全實驗室,爭取在京加快佈局適航審定中心、檢驗檢測中心。

在資金支持方面,今年將服務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在京落地,推動市區兩級政府投資基金保持100億元以上投資規模,還把高精尖產業領域作爲支撐投資的重點;在土地方面,今年將完善產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機制,強化產業投資引進和落地保障,增強產業發展的潛力和後勁。在產業生態營造上重點體現系統融合,今年將培育2-3個高水平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範區。

創新發展

專精特新企業新培育超1000家

在加快提升創新驅動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推動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全球主要創新高地建設取得新突破方面,《工作要點》提出要增強原始創新策源能力。全力服務保障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支持企業積極參與核心技術攻關與科技成果轉化,組織重點產業集羣企業與戰略科技力量對接合作,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項目給予資金支持。深入實施基礎研究領先行動和關鍵核心技術攻堅行動,支持一批專家實名推薦的非共識創新項目,推進生物醫藥等九大專項攻關行動。強化基礎研究多元化投入,擴大“市—區—企業”聯合基金規模。

圍繞科技型企業從哪裡來、到哪裡落的問題,《工作要點》提出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推動職務科技成果資產單列,允許在成果轉化淨收入中提取不低於10%的專項資金,獎勵本單位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工作的機構和人員。創建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佈局建設10家以上概念驗證平臺、共性技術平臺,在兩業融合園區建設一批成規模的中試基地。在中關村各分園組建專業化科技成果轉化機構。擴大“京創融”“京創通”支持範圍。優化完善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融合發展機制,建立部門聯動、市區協同推進技術攻關、成果轉化、項目落地、生態構建的一體化工作格局。

關於人才發展,《工作要點》提出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和國內外優秀畢業生引進力度,探索推廣在華永久居留計分評估機制,推進青年租賃住房支持試點。完善高精尖產業重點領域人才引進政策,深入推進“科技新星”計劃,一次性給予創新新星每人不超過50萬元經費支持。

圍繞科技型企業“敢投入、願創新”,《工作要點》針對企業前期研發投入壓力較大等特點,提出研究制定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安排不低於600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支持科技創新等。

圍繞科技型企業“有成長空間、有發展路徑”,《工作要點》設計了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的舉措,提出新培育“小巨人”企業不少於100家、專精特新企業不少於1000家等。

本組文/本報記者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