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工會 “三訪日”機制開闢權益保障新路徑
來源:中工網
“很感謝‘孃家人’的幫助,讓我對生活、工作重拾希望。”近日,身患殘疾的職工黃師傅收到3萬元救助金。這一暖心畫面的背後是湖州市總工會“三訪日”工作機制起的作用,該機制開闢了職工權益保障新路徑。
2024年,黃師傅在勞務糾紛案中勝訴卻遭遇執行難,生活陷入困境。今年1月,工會幹部與駐點律師在吳興區新享驛站接訪時發現其特殊情況,立刻啓動“綠色通道”辦理司法救助,更聯動市縣兩級法院建立執行跟蹤機制。“原本以爲要跑斷腿的事,沒想到工會這麼快給出解決途徑。”黃師傅的感謝道出了受助職工們的心聲。
以每半月一次的“三訪日”爲支點,湖州市總工會構建起“定點接訪+流動下訪+專項走訪”三維服務體系,將服務陣地前移至產業園區、重點工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驛站等百餘個工會基層服務點。在吳興區稅務局織裡稅務分局戶外勞動者服務驛站,工會幹部發現高溫津貼發放不規範問題後,立即啓動“三色預警”機制,推動三家企業完成整改;在南潯電梯產業園區,針對技術工人提出的職稱評定難題,工會協調當地人社部門開設“直通車”服務……
制度創新帶來服務質效的蝶變。湖州市總工會職工服務中心工作人員介紹,“三訪日”通過建立“即時響應、分級處置、全程跟蹤”工作機制,訴求辦理實現精準分流:即訴即辦事項24小時辦結,一般事項5個工作日反饋,重大事項7個工作日內形成解決方案。數據顯示,全市已累計受理訴求113件,其中90%在基層工會陣地即時化解,信訪總數同比下降20%,其中羣體性信訪事件相比同期下降80%,職工滿意度達99%。值得一提的是,“三訪日”收集的53條建議已轉化爲“技能提升津貼”“錯時體檢”等12項普惠政策,實現從個案解決到制度創新的跨越式發展。
湖州市總工會黨組成員、副主席楊詠華表示,接下來工會將繼續深化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事前預防、事中調解、事後跟蹤”的全週期維權體系,讓維權服務有速度更有溫度。
(浙江工人日報記者壽慧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