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突破3674,關注低配置低估值券商板塊投資機會

一、事件及點評: 8月13日,三大指數攜手走強,上證指數突破3674去年10月新高,券商、炒股軟件板塊異動,券商ETF基金(515010)、金融科技ETF華夏(516100)紛紛走強。 二、核心觀點: 定性角度看,本輪市場回暖的核心內涵是政策與資金的共同作用。 1)政策端:具備明確且強有力的“政策底”:①央行維持“適度寬鬆”貨幣政策,保障流動性合理充裕並引導融資成本下行;②證監會則推出一系列“活躍資本市場、提振信心”的組合拳。 2)資金端:①政策引導保險、養老金等長期資金穩步提高權益配置,市場提供長期穩定的源頭活水;②“長期大資金”角色轉向發揮“穩定器”和“壓艙石”的穩定預期作用。 從定量角度看,市場風險仍然相對可控。

2015年,A股日均成交額10410億元,兩融餘額峰值2.27萬億,上市公司數量2809家。融資餘額佔流通市值比例爲4.7%,場內融資買入額佔成交量比例超19%,場外配資體量更大,直至暴露風險。2025年,A股日均成交額14465億元,兩融餘額2.02萬億,上市公司數量5420家。融資餘額佔流通市值比例爲2.2%,場內融資買入額佔成交量比例近期達10%左右,距離2015年有較大差距,同時監管過去十年多維並舉,大幅壓降了場外槓桿,風險可控。 我們對後市保持相對樂觀,並推薦關注券商板塊投資機會。

當前券商板塊面臨多重催化: 一是增量資金正接力入市。近期保險資金和個人資金是主要增量,一方面,國有大型保險新增保費30%投資A股,此外,保險固收部門通過轉債和固收+增強業績,第三,在高淨值客戶積極入市之後,大衆客戶開始轉向積極,公募新發、新開戶和銀證轉賬出現好轉。此外,類平準資金、公募基金、券商自營、銀行理財等亦有不同看點。

二是券商業績彈性增強。當前自營結構臨近調整拐點,多年“債牛”使得資金配置較爲極致,當下權益市場吸引力增強,疊加互換便利的運用,有望打開權益配置空間;其次降本增效邏輯下證券行業已越過高成本運行的拐點,市場上行期業績彈性增大;第三資產質量持續改善,經歷非標和股質風險後,減值規模大幅下降。 三是低配置低估值。截至6月末,主動公募持倉0.64%,相較滬深300中6.5%的權重嚴重低配。部分頭部券商淨態PB在1.1-1.3倍,距離2021年估值次高點有30%-50%差距。 我們認爲,隨着增量資金接力入市,券商的業績和估值空間有望打開,建議把握配置機會,可重點關注龍頭個股。

三、重點產品: 券商ETF基金(515010)跟蹤證券公司指數(代碼399975),指數前十大成份股權重達60.73%,包括中信證券、東方財富、國泰海通、華泰證券、招商證券等頭部券商,一鍵配置券商龍頭,直接受益A股行情回暖。數據顯示,券商ETF基金(515010)當前管理費託管費合計費率0.2%,爲當前場內費率檔次最低投資標的。 金融科技ETF華夏(516100)緊密跟蹤中證金融科技主題指數,涵蓋軟件開發、炒股軟件、互聯網金融及數字貨幣產業鏈,兼具金融屬性與科技屬性,被譽爲“新牛市旗手”,有望受益行情回暖及AI雙重利好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