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七連陽”!何時突破3674點關口?
8月12日,A股延續強勢,滬指錄得“七連陽”,創業板指在科技股帶動下漲逾1%。全天成交1.91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量553億元,全市場超3100股下跌。
受訪人士表示,若後續增量資金跟進乏力,滬指衝擊去年高點3674點前,恐現高位震盪。攻關敏感窗口,建議“輕指數、重個股”。
科技股大漲
滬指實現七連陽,今日收漲0.5%報3665.92點;在科技股支撐下,創業板指收漲1.24%報2409.4點;深證成指收漲0.53%。上證50微漲,科創50漲近2%,北證50微跌。
交易量能上,今日繼續放量,日成交額增至1.91萬億元。個股表現上,虧錢效應明顯,共計2084只個股收漲,漲停股60只;3167只個股收跌,跌停股5只。
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共計18個飄紅。通信板塊以2.24%漲幅領先全場,光庫科技、恆寶股份、北緯科技漲停;電子板塊漲近2%,致尚科技、上海合晶、寒武紀-U等個股漲停。
煤炭、家用電器、房地產、非銀金融、計算機、石油石化板塊也表現不錯,同洲電子、海立股份、順威股份漲停,深物業A、沙河股份、深振業A、萬通發展、電子城漲停,九鼎投資、國盛金控漲停,中電鑫龍、華勝天成漲停。
國防軍工板塊回落逾1%,近20個交易日漲幅近11%。鋼鐵、建築材料、食品飲料、有色金屬、社會服務、醫藥生物、建築裝飾板塊均收跌,但跌幅均不大。
Chiplet概念大漲9.52%,近20個交易日漲幅近26%。AI芯片、英偉達概念、新型工業化、算力概念、ChatGPT概念、光通信模塊漲幅超過3%。
重組蛋白、MLOps概念、稀土永磁、PEEK材料概念、BC電池、鈣鈦礦電池、減肥藥、創新藥概念均收跌。
排排網財富研究總監劉有華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當前市場呈現“指數普漲、結構分化”的典型格局,“個股跌多漲少”的分化仍在加劇。儘管局部熱點的賺錢效應顯著,但板塊輪動速度較快,整體賺錢效應尚未有效擴散。
對於今日指數普漲而個股跌多的行情,尚藝投資總經理王崢向記者分析,當前指數與個股背離的主要原因包括:首先,權重龍頭虹吸效應顯著,如AI硬件、腦機接口等題材龍頭放量大漲,成交額領跑市場,中小市值個股因流動性被抽離而普跌。其次,板塊極端分化嚴重,通信、電子板塊漲約2%,國防軍工跌逾1%,反映資金在政策催化(如腦機接口產業政策)與風險規避的軍工技術性調整間劇烈搖擺。而板塊分化的根源在於資金流動:指數高位震盪階段,AI產業鏈內部切換提速,政策與事件持續催化熱點;與此同時,部分資金在指數高位時進行防禦性調倉,轉向銀行股等低估值板塊。
何時突破“3674點”
在今年4月7日大跌探底後,A股開啓持續上漲模式。4月8日以來的87個交易日滬指累計漲幅超18%;創業板指相對波動較大,同期漲幅超33%;微盤股受資金青睞,北證50同期累計漲幅近39%。
恆生前海基金經理胡啓聰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A股持續走強的背後,內外利好正形成共振:海外方面,美聯儲9月降息概率持續升溫,流動性寬鬆預期有望爲A股帶來增量資金;美俄會晤前釋放俄烏戰爭停火信號,後續談判啓動也將緩解避險情緒。國內方面,全球機器人大會等行業催化劑密集落地,題材板塊持續活躍,市場資金熱度隨之擡升。
“市場向好趨勢尚未改變,本輪行情主要受益於流動性寬鬆和市場預期改善的雙重驅動,後續仍具備上行潛力。”劉有華直言,當前滬指逼近“3674點”關鍵位,在突破前需警惕市場波動風險。當前市場呈現的分化格局與快速輪動特徵,實質上反映了資金分歧依然存在。若增量資金跟進不足,指數闖關前難免巨震。對普通投資者而言,若難以把握輪動節奏,可考慮優先配置指數類工具,這樣既能捕捉結構性行情,又能有效規避個股波動風險。
“當前市場本質是流動性驅動下的結構牛,呈現‘指數穩、個股調’格局。”王崢認爲,短期內指數能否持續突破,關鍵看量能能否持續放大,以及機器人大會、中美關稅談判等事件催化力度。操作上需穩住心態,切忌盲目追高:科技仍是先鋒,但內部分化加劇,須警惕AI等方向在脈衝式利好後的快速兌現;同時緊盯資金接力情況,把握輪動節奏,靈活調倉。配置層面,可沿“政策催化+業績改善”雙輪交集,逢低佈局機器人、半導體等主線。中長期看,流動性託底、政策與基本面共振,慢牛格局未變,結構行情將深化。
明澤投資基金經理胡墨晗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當前市場正衝擊3674點這一前期關鍵阻力位,歷史套牢盤壓力較大,有效突破需同時滿足兩大條件:一是權重板塊(如金融、科技龍頭)持續引領;二是量能顯著放大(滬市單日成交至少需超8000億元)。在指數攻關的敏感窗口,建議投資者採取“輕指數、重個股”策略,重點關注三四季度業績確定性較強的方向。短期來看,量能若無法持續配合可能引發技術性回踩,但這屬於上升趨勢中的正常調整。中長期來看,政策託底(產業升級+流動性寬鬆)與經濟復甦仍將爲A股震盪上行提供支撐,短期調整反而是優質資產的佈局良機。
富榮基金基金經理李延崢向記者分析稱,2024年9月以來的此輪行情,核心驅動因素是“政策託底+流動性寬鬆”。從目前的趨勢看,市場仍處向上態勢,後續仍有“十五五規劃”、全球降息週期等可期待。中期仍然堅定看多,但短期內指數接近前高,疊加8月中下旬將迎來上市公司半年報密集披露期,建議投資者穩中求進。可在板塊內部適度高低切換,聚焦業績確定性高的公司。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