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指連續站上3500點,外資看好中國市場上行潛力
A股持續上攻、滬指站穩3500點之際,外資表態看好中國市場。
上週五(7月18日),滬指報收3534.48點,創年內收盤新高,當日漲幅0.5%。截至目前,滬指已連續7個交易日站上3500點。資金交投情緒不弱,兩市成交金額在本月上旬達到1.71萬億元、創近4個月新高之後,近期維持在1.4萬億元以上。
第一財經關注到,對於近期的市場表現,多家外資機構稱,中國市場股票估值具備吸引力,疊加基本面改善、房地產市場趨穩、消費展現韌性等因素,具備進一步上行的潛力。
“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情緒日益樂觀。”景順亞太區全球市場策略師趙耀庭表示,投資者最初是受到更強有力的國內政策支持的推動,隨着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進展,市場情緒進一步升溫。
多家外資機構看好中國市場
進入7月以來,滬指多個交易日收漲,月內僅3個交易日收跌。自7月10日站上3500點之後,至今已連續七個交易日收於3500點上方。
上週(7月14日至18日),A股三大指數繼續上揚,創業板領漲,當週漲幅3.17%,深成指周漲幅2.04%,滬指則累計上漲0.69%。
不過,上週二(7月15日),滬指盤中出現回調,一度失守3500點,當日午盤報3486.88點,但在午後逐步回升,最終報收3505點,跌0.42%。上週的後兩個交易日,滬指繼續上行,最新報收3534.48點,創下年內收盤新高。
從風格來看,上週,小盤風格表現相對佔優,中證1000指數當週漲幅1.41%,表現優於滬深300(1.09%);從行業來看,據銀河證券數據,上週,申萬一級行業漲多跌少,漲幅居前的三個行業分別爲通信、醫藥生物、汽車,跌幅居前的則是傳媒、房地產、公用事業。
市場交投也繼續保持活躍。7月11日,兩市成交額達到1.71萬億元,創下近4個月(3月15日以來)新高。上週交易熱度延續,市場數據顯示,當週日均成交額達到1.55萬億元,較此前一週上升500.95億元。
滬指是否能站穩3500點?市場賺錢效是否會持續顯現?A股進一步上漲的動力又來自哪裡?種種問題成爲市場關切。
對此,有外資機構認爲,從估值、基本面、市場情緒等角度來看,中國市場仍具備吸引力。
威靈頓投資管理股票基金經理張博(Bo Meunier)認爲,從相對和歷史數據的角度來看,中國股票目前的交易價格具有吸引力。
從基本面來看,他說,中國企業的基本面持續改善,這體現在企業股息支付率提高、股票回購升溫以及執行更嚴格的債務管理方式等多方面。
“(中國)監管機構也在鼓勵上市公司提高透明度,並向投資者返還資本。這些轉變不僅增強了資產負債表的韌性,也表明市場環境日益成熟,企業戰略與投資者利益更加契合。”他說,對長期投資者而言,這些趨勢正在提升中國股票的吸引力。
同時,從房地產市場、消費等角度,張博提到,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去槓桿化以及政府運用政策工具的意願度增加,將進一步降低系統性金融風險,從而進一步夯實中國的金融基礎。消費者信心在恢復過程中,並已呈現改善跡象,中國家庭的較高儲蓄率也爲消費提供了強大資金支持。
具備進一步上行潛力
今年以來,以高盛、瑞銀爲代表的外資機構紛紛“唱多”A股,多次表達對中國市場的看好,並調高重要指數點位。
高盛在本月初稱,維持對A股和港股的超配建議,預計滬深300目標點位爲4600點,MSCI中國指數的目標點位爲84點,對應約10%的上行空間。此前,高盛在5月曾兩度上調上述指數目標點位。
瑞銀則在近期的年中展望裡提出,預計今年A股盈利將呈逐季溫和回升態勢。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分析師孟磊稱,A股市場估值的下行空間有限。“在極端的市場情況下,‘國家隊’持股規模有進一步提升以穩定市場。”他說。
早前,多家外資機構表達對A股市場的看好,與國內政策刺激、關稅調整等密切相關。例如,5月初,一攬子金融政策疊加關稅調整令A股有所表現,滬指一度衝上3400點,野村上調了中國股票評級至戰術性超配。
隨着目前A股持續上攻,外資如何看後市?據記者梳理,多家外資機構仍期待增量政策的推出,並繼續看好中國科技股的漲勢。
“預計下半年中國將有更多刺激措施出臺,中美之間或可達成全面貿易協議,這預示中國市場進一步上行的潛力。”趙耀庭說。
板塊方面,他表示,當前,科技板塊的漲勢不僅限於AI領域,電動車和機器人領域也在積聚動能。
富達國際也看好中國科技股的表現,認爲科技股增長潛力將進一步釋放。
“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的角色轉型爲全球科技創新者,這一趨勢將進一步釋放中國科技股的增長潛力。”富達國際全球多元資產投資管理主管馬修·奎夫(Matthew Quaife)說。
他認爲,當前,新興市場股市估值相對偏低,隨着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突破,爲股票市場提供支撐,將帶動整體新興市場向好。
而在資金層面,國際長線資金對中國資產的興趣提升,也被認爲是市場繼續上行的動力之一。
張博說,隨着盈利拐點早期跡象的出現,以及外資持股比例仍然較低,國際投資者興趣升溫可能會成爲推動中國市場進一步上漲的催化劑。
“新興市場仍是主權財富基金的戰略重點,但組合內部的優先次序正在發生轉變,主權財富基金正採取更爲精挑細選的投資方法,且對中國市場的興趣明顯回升。”景順亞洲(日本除外)首席執行官馬丁(Martin Franc)稱。
馬丁認爲,市場逐漸形成共識,即中國蘊藏着獨特且具有吸引力的機會,尤其是圍繞中國不斷髮展的科技生態系統的相關機會。
“有利的政策和具有競爭力的市場環境,使得創新技術得以迅速擴大規模並獲得競爭優勢,全球投資者正將中國投資視爲其資產配置的支柱,以實現其投資組合目標。”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