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暴增4倍挾砂石 衝破堤防釀災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溢流,滾滾泥水淹進光復市區,24日洪水退去後部分低窪地區依舊泡在水中。(範揚光攝)

0923花蓮洪災重創光復鄉,除了馬太鞍溪橋斷裂外,周邊河段亦出現嚴重災情。水利署長林元鵬24日赴現場視察指出,此次洪水流量遠超堤防設計標準,達到「4倍以上」,導致堤防多處破損,河水涌入市區成爲淹水主因。

林元鵬昨指出,7月26日接獲通報,堰塞湖至馬太鞍溪橋距離約14.2公里,天然壩的壩高200公尺、壩寬2300公尺、壩長600公尺、壩體體積2億立方公尺,溢流高程1139.5公尺。堰塞湖蓄水量9100萬立方公尺,超越1座南化水庫有效蓄水量。

他表示,馬太鞍溪右岸約300公尺堤防出現破損,加上橋樑倒塌造成「阻水效應」,河川水勢進一步漫入市區。這次並非單純因「開口堤」設計所致,因爲其高度與一般堤防相同,主要原因還是洪水暴漲、挾帶大量砂石,衝擊力道遠超預期,才造成多處潰決與破損。

林元鵬說,颱風前已對易受衝擊的河段加強防護,包括佈設太空包、加深河道、加固護坡等,但面對超過設計標準4倍以上的洪水,仍無法完全抵擋。

他坦言,這場豪雨規模超過既有工程設計極限,也暴露出河防設施在極端氣候下的脆弱性,未來將重新檢討防洪設計,並持續加強易受影響河段加固措施。

九河分署副分署長陳世峰則說,砂石場跟堤防2處缺口無關,只是工廠剛好設在那邊,堤防缺口是爲因應東部特殊情況設置,希望達到預洪效果,堰塞湖發生前分署已將缺口堵住,避免水灌出。

中央大學應用地質系退休教授李錫堤指出,除了豪雨爲主因外,堰塞湖規模龐大,溢流挾帶大量土石與泥沙的破壞力驚人,政府防災作爲有重大檢討空間。只做監測或研擬疏散計劃,大雨一來根本措手不及,這次政府事先沒有完全掌握。

李錫堤分析,921地震後雲林古坑出現草嶺潭堰塞湖,災後政府部門派出幾百臺怪手處理河牀上的石塊,做出「引水道」讓水能穩定流出去,之後也未致災。反觀馬太鞍溪堰塞湖,政府雖然有找學校做研究,制定監測及疏散計劃安定民心,但沒有實際作爲去疏通堰塞湖,進而造成嚴重災害,政府確實沒有做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