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杉中國連續押注 北京衝出一個美股IPO

《科創板日報》8月20日訊(記者 李明明)近日,北京Yimutian Inc.(一畝田集團,以下簡稱“一畝田”)以“YMT”爲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成爲“農產品電商第一股”。

但上市首日,一畝田收盤股價跌破發行價,爲2.80美元/股,下跌31.71%。

業內人士認爲,一畝田上市後,其股價表現將直接取決於能否在破解行業固有難題的同時,向資本市場交出一份兼具增長性與健康利潤的答卷。在業務拓展上,“沃來採”(一畝田數字農業商貿服務線下品牌)的擴張速度與盈利情況,以及國際化戰略的推進成效,都將成爲衡量其發展的關鍵指標。

首日表現不佳,股價大幅下挫

一畝田上市首日開盤報5.88美元/股,較發行價大幅高開。然而這一勢頭未能維持,股價隨後急劇下滑。

截至美股收盤,一畝田股價報收2.80美元/股,較發行價下跌31.71%。這一表現遜於市場預期,反映出投資者對公司前景的擔憂。

成立於2011年的一畝田從信息服務平臺起步,現已成爲覆蓋農業全產業鏈的綜合性數字農業企業。公司自稱是國內領先的大宗農產品交易B2B誠信平臺。

從商業模式來看,一畝田主要爲具備一定規模的農產品經營主體提供交易撮合服務,平臺供應商主要有農村合作社、經紀人、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等;採購商則包括農產品批發商、加工企業、超市、餐飲連鎖企業、B2C賣家、出口貿易企業。一畝田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幫助農產品從產地高效流通到市場。

有資料顯示,截至2024年底,一畝田的服務網絡覆蓋全國340多個城市與2800多個縣,滲透65%以上的一級和二級農產品批發市場;平臺商戶總量突破3800萬,提供約2100萬個SKU,年促成1.47億次搜索、5.83億次電話與即時消息溝通。

但財務數據顯示,一畝田尚未實現盈利,且營收增長乏力。2022-2024年,一畝田營收分別爲1.56億元、1.88億元和1.61億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約爲-1.16億元、-1.06億元和-3494.10萬元。

從收入結構來看,一畝田的收入主要來源於數字農業商貿服務和其他數字農業解決方案兩大業務線條。2024年,這兩項業務的收入佔比分別爲94.6%和5.4%。

數字農業商貿服務又分爲會員服務、增值服務二個類別,收入佔比分別約爲59%、33%。

明星資本加持,紅杉中國爲最大機構股東

作爲最早入局農業互聯網賽道的創業者之一,40歲的一畝田創始人鄧錦宏並非農業專業出身,其創業的興趣與靈感,源自一段特殊的經歷。

鄧錦宏是廣東湛江人,本科就讀於北京郵電大學信息工程專業。畢業後,他先踏上了創業路,經歷過兩次創業嘗試,之後加入百度,歷任產品經理、市場部戰略合作負責人。

2009年,鄧錦宏在百度接手了一個鄉村信息化項目。在爲期兩年的項目推進中,他多次深入農村,親眼目睹了鄉村的諸多困境:空巢現象嚴重,年輕勞動力大量流失;農產品流通環節數十年未有革新,效率低下、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突出——農民難以及時將農產品以合理價格賣出,採購商也常陷入“找貨難”的窘境。

這些觀察在他心中埋下了改變的種子。2011年,26歲的鄧錦宏從百度辭職,正式創辦了一畝田。

成立至今,一畝田已獲得紅杉中國、雲鋒基金、華創資本、源碼資本、DST等國內外知名機構的投資。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12月,一畝田獲得1500萬美元的A輪融資,紅杉中國參投;2014年7月,紅杉中國、光信資本參與了B輪2000萬美元融資;2015年7月,一畝田完成數千萬美元C輪融資。在2016 - 2019年期間,紅杉、真格基金、易貿控股、雲峰投資等均參與了一畝田C輪融資,2019年1月2日,一畝田宣佈完成C輪系列數億元融資,由華創領投,紅杉等老股東進行了跟投 。

IPO前,紅杉中國持有一畝田15.9%的股份,是一畝田最大的外部機構股東方。

有投資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指出,一畝田的收入來源仍以廣告和會員服務爲主,盈利壓力顯著,農業產業互聯網領域一直被視爲具有巨大潛力但發展挑戰重重的賽道。一方面,中國是農業大國,農產品流通市場規模龐大,數字化轉型空間廣闊;另一方面,農業產業鏈環節衆多、分散,標準化程度低,要實現高效的互聯網整合難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