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供應鏈崛起+美國232重稅 螺絲業憂迎倒閉潮
前臺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說,232條款生效後,已有國際客戶要求臺灣廠商自行吸收關稅,導致不少訂單直接停擺,「有廠商接單歸零,工人停工,產線只能閒置」。(柯宗緯攝)
經濟部長龔明鑫今(3)日南下高雄岡山與扣件業者閉門座談,承諾「政府資源準備好了」。(柯宗緯攝)
美國日前針對鋼鋁產品祭出232條款,對部分進口產品課徵最高50%關稅,臺灣螺絲扣件業首當其衝。經濟部長龔明鑫今(3)日南下高雄岡山與扣件業者閉門座談,承諾「政府資源準備好了」。螺絲業者透露,部分業者訂單不是減少,而是「一夕歸零」,工廠被迫停線;若政府不在資金、稅制與國際談判上出手相救,臺灣螺絲恐迎來大規模外移或倒閉潮。
前臺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回憶說,臺灣螺絲業全盛時期規模超過2000億元,其中7成集中於高雄,堪稱「螺絲王國」,但隨着大陸紅色供應鏈崛起,約4成低階市場被大陸廠商搶走,剩下6成中高階市場,又必須與日本、韓國、德國、義大利與土耳其等競爭。如今,再遭美方232條款重稅打擊,加上匯率差額直接吃掉利潤,「我們怎麼撐?」
蔡圖晉指出,232條款生效後,已有國際客戶要求臺灣廠商自行吸收關稅,導致不少訂單直接停擺,「有廠商接單歸零,工人停工,產線只能閒置。」若稅負疊加效應持續,業界不是被迫關門,就是選擇外移,嚴重威脅臺灣製造業基礎。因此,他呼籲政府立刻研議融資協助、信用狀(LC)展延,至少給企業半年以上的緩衝時間,否則「臺灣螺絲會一批一批倒下去」。
汽車扣件大廠和泰產業董事長詹榮典也發聲直指,螺絲業不僅受關稅與匯率夾擊,更同時承受移工不足與水電成本高漲的壓力,「我們1年繳這麼多稅,但在國際競爭下沒有降稅,中小企業怎麼活?」建議政府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至10%至15%,與產業共體時艱,否則「就算有訂單也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