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和合共生,解碼高質量發展的“津”彩密碼

(原標題:何以中國|和合共生,解碼高質量發展的“津”彩密碼)

渤海之濱,動能澎湃;津沽大地,氣象萬千。近年來,天津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創新鍛造硬實力,以文旅融合提升軟實力,以港產城聯動夯實支撐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宏闊征程中邁出堅實步伐,展現出蓬勃生機與巨大潛力。

創新動能澎湃,鍛造發展硬實力。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天開高教科創園作爲京津冀科創新高地,自2023年5月開園以來便呈現出強勁發展勢頭,用一張張亮眼成績單,爲高質量發展之路打下了堅實基礎。園區充分發揮天津56所高校、29家全國重點實驗室等科教人才富集優勢,深入探索“學科+人才+產業”融合創新模式。註冊企業1507家,佔全園註冊企業數量的“半壁江山”;鏈接174家科技中介機構和179家金融機構,形成206億元基金羣……作爲京津冀協同創新的重要載體,天開園開園兩年多來,以“一核兩翼多點”空間佈局,串聯出一條科創“黃金走廊”。事實證明,天津走以科技創新賦能產業煥新、以產業煥新倒逼科技創新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大有可爲、前途廣闊。

文旅融合煥新,塑強城市軟實力。提升城市軟實力,文旅融合是關鍵抓手。2025年6月,華北首個300米以上城市高空觀光廳——“天津之心”在天津環球金融中心盛大開幕。這座高達336.9米的城市新地標,以360度全景視野將蜿蜒海河、津灣廣場、解放橋開合等盛景盡收眼底,爲遊客提供了俯瞰津城、對話歷史的獨特平臺。同時,爲迎接上合組織峰會,天津對海河沿線216棟建築、13座橋樑、8.2公里岸線及7座碼頭的光環境進行精心治理實施。此次改造匠心獨具,燈光設計中巧妙融入天津風箏魏元素、《千里江山圖》意境以及天津港智慧碼頭、科技機械臂等現代意象,生動演繹“河海相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未來,天津還將持續加強優質文旅產品和服務供給,創新創造豐富多彩的文旅活動場景,深入推進天津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羣衆多樣化、高品質的生活需求。

港產城聯動躍升,夯實樞紐支撐力。港口是天津聯通世界、服務國家戰略的硬核支撐。據《新華·波羅的海國際航運中心發展指數報告(2025)》顯示,天津國際航運中心排名躍升至全球第18位,連續進位彰顯發展韌性與活力。2024年,天津港集裝箱吞吐量創下2328萬標準箱的歷史新高。硬件能級持續提升,58億元投入碼頭擴建二期工程,投產後散貨處理能力將翻番;智慧港口建設領跑行業,人工智能運輸機器人(ART)精準運行提升效率,港口大模型深化應用賦能管理升級;綠色港口實踐成效顯著,146.5兆瓦新能源裝機容量年發電超3.2億千瓦時,倒運車輛新能源佔比行業領先。濱海新區依託港口優勢,聚集綠色石化、海洋裝備等五大適港產業,2024年產值近6000億元;不斷延伸“港”的價值,拓寬“通”的維度,疊加“聯”的效能,天津正加速向智能化、綠色化的世界一流強港邁進。

天津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堅實步履,是新時代奮鬥號角在地方實踐的嘹亮迴響。面向未來,期待天津繼續勇立潮頭、開拓創新,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宏偉事業中,展現更大擔當、貢獻更大力量,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嶄新答卷。(甄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