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廠二號機5月除役 專家:用電將「變貴變髒」
▲核三廠外觀。(圖/臺電提供)
記者葉國吏/綜合報導
核三廠二號機的運轉執照將於5月17日到期,這也意味着全臺最後一座運轉中的核能發電機即將退役,臺灣正式踏入非核家園的時代。雖然這對反核團體來說是一個理想的實現,但專家指出,臺灣可能會面臨「能源變貴變髒」的挑戰。
根據《聯合報》的報導,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葉宗洸指出,核能發電在去年的總髮電量中僅佔4.22%,但它是「無碳的基載電力」。目前能夠取代核電的只有火力發電,臺電雖然有計劃將燃煤電廠轉型爲燃氣電廠,但並未兌現「增一(燃氣)拆一(燃煤)」的承諾,導致臺中火力發電廠的爭議持續不斷。
葉宗洸表示,不僅中火的燃煤機組被保留,早已停運的高雄興達電廠的燃煤機組也未拆除,反而轉爲備用,這突顯出臺灣基載電力不足的問題。葉宗洸強調,臺灣進入非核家園未來只能依賴高碳排的電力來補充,這不僅影響供電品質,也對空氣品質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