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廠光電板致墾丁海域成陰陽海?臺電、墾管處指天候所致

受樺加莎颱風外圍環流帶動之海流影響,大部分泥砂已被帶離近岸,多數海域水體逐漸清澈。圖/墾管處提供

昨日國民黨籍立委陳菁徽PO影片指出,核三廠除疫後設置的光電板,造成泥水從排水溝流入墾丁海域,造成混濁的陰陽海。臺電指出,陰陽海混濁現象是颱風及豪雨造成的自然結果,與光電工程無關;墾管處表示,初步研判是7至8月間累積降雨量近2000毫米所致。

陳菁徽影片指出,核三廠除役後鋪滿了光電板,現在只要下大雨附近海域就變得混濁,之前海水能見度是15到20公尺,現在只剩下2公尺。核三廠的排水溝之前非常清澈見底,現在卻變得這麼混濁,致使整個海都變成陰陽海。

對此臺電澄清,核三廠區內的「馬鞍山光電計劃」於2023年8月開工,開發面積55.6公頃、設置容量44MW,屬於利用廠內清除銀合歡後的土地推動再生能源。

所有工程均依法辦理水土保持計劃,採取圍阻攔、沉砂池等防護措施,防止泥沙外流。臺電強調,該計劃從未延伸至廠區外土地,地方說明會亦完整揭露開發範圍與環境保護作法,相關資訊公開透明。

至於核三廠出水口出現陰陽海及珊瑚白化問題,臺電指出,8月21日委託潛水團隊調查,海水濁度及懸浮固體均在標準範圍內,排水口仍可觀察到珊瑚及海龜等生物活躍;陰陽海混濁現象是颱風及豪雨造成的自然結果,與光電工程無關。

墾管處表示,墾丁海域泥砂入海出現陰陽海現象,初步研判主因是7至8月間累積降雨量近2000毫米,加上近期連日豪大雨沖刷坡地,雨水逕流夾帶泥砂入海,並受西南涌浪作用影響,導致南灣及周邊海域水體混濁,類似狀況於恆春半島其他沿岸地區亦有觀察到。

墾管處指出,針對南灣周邊作業可能涉及水土保持問題,已請相關單位加強植生改善,並通報屏東縣政府水土保持主管機關。墾管處9月也多次派員進行潛水調查,10月初最新監測結果顯示,多數海域水體逐漸恢復清澈。未來將持續進行岸際與水下環境監測,掌握海域變化及生態恢復情形。

臺電指出,核三廠的光電區均有加強光電場水土保持。圖/臺電提供

臺電指出,核三廠的光電區均有加強光電場水土保持。圖/臺電提供

臺電指出,此條爲中洲野溪,並非核三廠的排水溝。圖/臺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