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清泉指核三廠外山坡地種電害珊瑚白化、「陰陽海」 臺電嚴正駁斥

臺電表示,馬鞍山光電計劃是利用核三廠內清除銀合歡後的土地推動再生能源,所有工程都依法辦理水土保持計劃,防止泥沙外流。(臺電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臺電表示,馬鞍山光電計劃是利用核三廠內清除銀合歡後的土地推動再生能源,所有工程都依法辦理水土保持計劃,防止泥沙外流。(臺電提供/謝佳潾屏東傳真)

國民黨立委蘇清泉16日指出,核三出水口珊瑚白化、墾丁海域出現「陰陽海」等問題,是因臺電破壞核三廠外的山坡地鋪設光電板所致,對此,臺電稍早澄清,核三廠光電計劃全數位於廠區自有土地內,未涉及任何廠外山坡地、農地或林地開發。

蘇清泉16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去年7月赴核三廠考察時,臺電已在覈三廠內執行馬鞍山光電計劃、鋪設光電板,依照臺電報告,該計劃將於今年底全數舖設完成,但發電量僅44MW,還不及核三廠原有發電量的5%,而製造的問題卻遠多過核電。

蘇清泉說,臺電一直未對外坦承,其實有在覈三廠以外的山坡地蓋光電板,這也是爲什麼近來核三出水口會有珊瑚白化的問題,以及墾丁海域一直出現黃海、「陰陽海」的原因。

對此,臺電稍早嚴正澄清, 核三廠光電計劃全數位於廠區自有土地內,未涉及任何廠外山坡地、農地或林地開發,並在地方說明會時完整揭露開發範圍與環境保護作法,相關資訊公開透明。

臺電表示,核三廠區內的馬鞍山光電計劃是在2023年8月開工,開發面積55.6公頃、設置容量44MW,屬於利用廠內清除銀合歡後的土地推動再生能源,所有工程都依法辦理水土保持計劃,採取圍阻攔、沉砂池等防護措施,防止泥沙外流。

關於珊瑚白化問題,臺電指出,根據8月21日委託潛水團隊調查,海水濁度及懸浮固體都在標準範圍內,排水口仍可觀察到珊瑚及海龜等生物活躍,且珊瑚白化則主要與全球暖化與海水升溫有關,而臺電從1980年代起即持續改善溫排水系統,包括增設導流堤、引用冷海水以降低出水口溫度,該海域現已成爲珊瑚覆育成功範例。

至於「陰陽海」,臺電說,海水混濁現象是颱風及豪雨造成的自然結果,與光電工程無關。

臺電強調,馬鞍山光電計劃是爲配合國家能源轉型政策,善用既有國有土地,推動綠能發展,且光電與核電屬不同能源形式,不應直接比較發電量,該計劃雖容量44MW,但其意義在於分散能源風險、提升綠能佔比、落實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