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黃海」再現!潛水員怨能見度不到5米 墾管處這樣說
恆春半島18日雨勢不斷,南灣海域又慘遭泥水吞沒成「黃海」,有潛水員指出,現在墾丁海域每逢大雨,水下能見度都不到5公尺。(翻攝自「我愛墾丁」/謝佳潾屏東傳真)
恆春半島18日雨勢不斷,截至下午3時,墾丁累計雨量157毫米,居全臺之冠,而南灣海域又慘遭泥水吞沒成「黃海」,有潛水員指出,現在墾丁海域每逢大雨,水下能見度都不到5公尺。對於泥沙入海是否與附近工程的水土保持問題有關,墾管處表示,目前尚在釐清因果關係。
大雨狂炸恆春半島,從南灣即時影像監控可以看到,南灣海域因泥水入海,漸漸成混濁的「黃海」,有潛水員見狀後在臉書分享指出,「最近只要聽到下雨,就相當不安與煩躁,因爲下雨過後海的能見度又會被嚴重影響。」
針對南灣海域成「黃海」是否與附近工程的水土保持問題有關,墾管處表示,同仁與學者已進行潛水調查,目前正比對以往資料及評估危害程度。(墾管處提供/謝佳潾攝)
他表示,現在每逢大雨,墾丁海的能見度普遍只剩下3到5公尺,但同一時間小琉球、綠島卻依舊維持在20到30公尺以上。爲此,他極爲擔心「黃海現象」將對墾丁觀光造成嚴重打擊。
針對南灣海域成「黃海」是否與附近工程的水土保持問題有關,墾管處表示,同仁與學者已進行潛水調查,目前正比對以往資料及評估危害程度。(墾管處提供/謝佳潾攝)
他說,「如果連最珍貴的自然資源都不復存在,恆春要拿什麼來吸引遊客?再不守護,恆春的海洋將只剩下一片泥水。泥水沖走的不只是能見度,而是我們世代的未來」。
墾管處表示,經研判,南灣海域混濁原因是連日豪大雨沖刷導致泥沙入海,且幾乎恆春半島海域都有觀察到泥沙,加上涌浪拍打沙灘,因而形成「黃海」的狀況,這是自然營力與人爲活動作用的結果。
而由於非首次出現「黃海」狀況,不少民衆質疑是否與附近工程的水土保持問題有關,對此,墾管處說,已通報水保主管機關,目前正由該機關調查釐清因果關係,而管處同仁與學者也於9、16、17日進行潛水調查,目前正比對以往資料及評估危害程度。
墾管處強調,目前全國國土的開發行爲都有衛星變異監測,管處也都依內政部國土利用監測整合資訊平臺通知辦理查報取締處分工作,並加強各機關間的分工合作及進行巡護作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