墾丁海域現大翅鯨 墾管處將辦「鯨族傳奇」活動

恆春半島南灣至後壁湖海域,3月底有大翅鯨現身,讓目擊者興奮不已。(資料畫面/羅琦文屏東傳真)

墾丁南灣與香蕉灣在日治時期是臺灣商業捕鯨基地與加工重鎮。(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墾丁南灣還留有拖鯨道的遺蹟。(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恆春半島日治時期捕鯨統計表。(墾管處提供/羅琦文屏東傳真)

恆春半島南灣至後壁湖海域,3月底有2只大翅鯨現身,引起許多目擊者驚喜,地方人士也指出,南灣在日治時期曾是捕鯨重要基地。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將於4月26日與10月25日,舉辦二梯次「鯨族傳奇@南岬」環境教育活動營隊,帶領大家走進墾丁海域,探索這片神秘海洋世界,瞭解海洋資源現況及鯨豚面臨的危機,以及南灣過去的捕鯨歷史。

墾管處表示,鯨魚是優雅且神秘的海洋巨人,憑藉着它們的聰明才智、長壽特性以及獨特魅力,成爲了海洋生態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作爲地球上的重要「碳匯」,鯨魚對維護健康的海洋生態至關重要。

墾管處指出,恆春半島位於黑潮的經過路徑,這裡的海域成爲多種海洋生物的繁殖與覓食聖地,歷史文獻中常提及臺灣海峽常有鯨豚出沒,尤其在冬季,鯨豚常會南下巴士海峽活動與覓食,恆春半島南灣和香蕉灣曾是臺灣商業捕鯨基地與加工重鎮,但後來因過度獵捕導致鯨魚數量銳減,昔日盛況不再,只能偶爾見到大翅鯨身影。

墾管處表示,經整理文獻、訪談、照片及標本蒐集,恆春半島捕獲的大型鯨至少有藍鯨、白長鬚鯨、塞鯨、大翅鯨、抹香鯨、虎鯨、銀杏齒喙鯨等,日治時期在南灣設有「拖鯨道」,現今在沙灘南側還有拖鯨道的遺蹟。

墾管處表示,「鯨族傳奇」活動將透過豐富的環境教育形式,讓參與者深入瞭解鯨豚的生態特徵,包括室內的教育講解、鯨豚骨骼拼圖、以及戶外的實地觀察教學等,從多角度探討人類與鯨豚之間的互動,同時帶領大家穿越時光回到日治時期,回顧當年設立的捕鯨公司及其在恆春半島的歷史遺蹟,以及隨着時代變遷,這些海洋生物所面臨的挑戰與希望,深刻體會墾丁的自然魅力,感受到這片土地與海洋生物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