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5月除役 經濟部:多部燃氣機組上線運轉、確保穩定供電

▲核三廠外觀。(圖/臺電提供)

記者廖婕妤/臺北報導

核三廠2號機將於5/17除役,臺灣將進入非核家園,不過外界憂心電力不足,更有媒體撰寫系列報導表達擔憂,對此,經濟部今(29)日迴應,核電廠40年運轉執照到期除役是依法行政,政府已針對核電如期除役提前準備因應,今年預計有多部燃氣機組可上線運轉;經濟部也提出數字說明,能源轉型空污排放量減幅達7成,並再次澄清檯電虧損主因爲國際燃料價格大漲,電價未完全反映成本所致,希望各界支持政府編列特別預算補助臺電。

經濟部指出,核電是依法如期除役,政府也每年定期檢討電力供需狀況,並妥善規劃整體電源開發,以今年爲例,預計將有大潭7號機,興達新燃氣1、2號機、臺中新燃氣1號機等新建燃氣機組共481.3萬瓩,大於核三2號機95.1萬瓩。除低碳燃氣機組之外,政府也積極推動無碳再生能源,預計2026年11月綠電可達20%,並設定2030年達到綠電30%目標。

針對外界關心高階核廢料最終處置選址,經濟部表示,4月已成立放射性廢棄物處置專案辦公室,主要任務將提出選址條例草案及相關社會溝通,規劃今年底將選址條例草案送請行政院審查。

經濟部也說明,近年能源轉型減碳減污的具體成果,其中我國電力排碳係數已由2016年0.530公斤CO2e/度,下降至2024年0.474公斤CO2e/度,降幅約10.6%;空污排放部分,臺電火力電廠空污排放,也從2016年的10.7萬公噸,降至2024年的3.4萬公噸,空污排放降幅約7成。

經濟部再次澄清,臺電近年虧損主因是俄烏戰爭期間燃料價格大漲,政府爲了照顧民生沒有足額反映電價,以致臺電2024年累虧達4,229億元,經濟部將依審議會決議協助臺電爭取立法院預算撥補,希望各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