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5月全面除役 資誠:企業備援電力要從財務思考

資誠能源轉型事業服務團隊30日表示,企業各項備援電力選項需審慎評估,特別從財務角度思考,包括三大方向建議:一、新建燃氣快速起停機組:此類機組具備低碳排放與快速調度能力的優勢,除了需投入額外資本,亦須通過環評及工程建設程序,短期內難以立即上線。二、擴大儲能系統使用:儲能系統具有削峰填谷與快速反應的能力,目前已有超過100萬瓩民間儲能參與輔助服務,約半數爲能量型機組,但其本身並不產生電能,且存在能量損耗問題,單位成本將大幅增加。

第三、可啓動緊急備用燃煤或燃氣機組:適合作爲短期、限時使用的緊急備援方案,也適合用於新舊機組交替過渡期間。資誠團隊以興達電廠爲例,正在興建的新燃氣復循環機組,因受疫情與俄烏戰爭影響,商轉進度延遲。該廠原有的1號與2號燃煤機組雖已除役但尚未拆除,目前被列爲緊急備用機組。這些機組的折舊多已完全提列,且緊急動用時受到時數限制,因而每度發電成本相較於全年穩定運轉的主力機組高。

據統計,臺灣近年在再生能源的發展上取得顯著進展,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已達到14百萬瓩,全年光電平均每日滿載發電時數約3小時,夏季可達4小時;此外,風力發電裝置容量達到4百萬瓩,主要在冬季發揮作用,風機在冬季平均每日滿載運轉達10小時以上。儘管再生能源發展迅速,燃煤與燃氣機組目前仍是電力穩定供應的核心。全年來看,燃氣機組每日平均滿載運轉約達17小時;而燃煤機組約爲16小時,尤其集中在夏季。

資誠能源轉型事業服務團隊指出,臺電2024全年售電量達2,400億度,其中夏季需求明顯高於其他季節。夏季用電量自5月起逐步上升,並於7月至9月達到高峰,10月後才緩步下降。根據對去年夜尖峰用電最高日的觀察,當天日尖峰負載最高約41百萬瓩,夜尖峰在需量反應抑低後仍超過37百萬瓩。當日白天太陽能與風力發電合計約達9百萬瓩,佔尖峰需求2成,但隨着日落,風光發電量迅速降至不到1百萬瓩,增加了夜間供電的壓力。臺電自兩年前開始調整時間電價,大幅提高夏季夜間費率,並透過多種需量反應與競價措施鼓勵用戶轉移用電時段,有效降低夏季夜尖峰負載約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