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爆破引流?李鴻源提「74工兵罹難案」 蔡正元揭真相

李鴻源(右)災前曾爲內政部提供風險評估,災後也被中央政府邀請會商後續對策。(合成圖/示意圖/取自農業部、資料照)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災況嚴重,8月11日會議錄音曝光,光復鄉長早就擔憂潰壩,媒體人質疑中央早知道風險,但成立應變小組後遲未處理。前立委蔡正元提出何不用爆破引流?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提及1951年草嶺堰74工兵罹難事件。蔡則強調該案例類似光復鄉,工兵非因施工而罹難。

「更正李鴻源的說法。」蔡正元今(2日)發文提到,他和李鴻源教授在中天政論節目對談堰塞湖的問題,蔡正元質疑爲何不用開挖或爆破的方式引流?李鴻源說,開挖對工程人員和機具都很危險,不具可行性,爆破可能造成壩體坍塌更加危險,不宜施行。李鴻源舉證說,1951年草嶺堰有70多名工兵罹難,所以不應開挖或爆破。

蔡正元特別請教一位曾任陸軍工兵學校校長的將軍,他說馬太鞍堰塞湖如果交給工兵部隊引流,不管開挖或爆破,不必擔憂,也都不是問題。因爲臺灣的工兵部隊可以達到世界一流的技術水平,只是行政院沒有向工兵諮詢,賴清德也沒有下令工兵幫忙,工兵只能保持沉默。

至於1951年5月18日,在草嶺堰土壩坍塌,的確造成74名工兵死亡。但事實真相是,這些死亡的工兵並不是奉命去開挖或爆破草嶺堰,而是因爲其他任務在草嶺堰下游紮營,出事當天清晨工兵都還在睡覺,草嶺堰突然坍塌,洪水和泥漿涌入工兵營地,睡眠中的工兵走避不及而罹難。

蔡正元感嘆,情況類似光復鄉的災難。

網友表示「現在用爆破方式拆大樓,可以瞬間完成,不會炸到隔壁棟,炸壩堤有困難嗎」、「問題只有『要不要解決』,沒有『能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