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圍場曬豐收 供應鏈與煙火氣共繪振興圖

本文轉自:人民網-河北頻道

金秋送爽,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處處洋溢着豐收的喜悅。近日,一場匯聚全縣各鄉鎮特色的豐收盛會熱鬧開場,本次活動既是圍場農業發展成果的集中展示,更是以“五大振興”爲指引、激活鄉村內生動力的生動實踐。從田間地頭的累累碩果到集市展臺的琳琅滿目,從供應鏈的高效運轉到民俗文化的鮮活呈現,這場盛會串聯起圍場鄉村振興的多元圖景。

活動現場人潮涌動,處處洋溢着歡騰的喜悅。吆喝聲、歡笑聲,與歡快的秧歌鼓點相互交織,匯成一首生動的“豐收交響曲”。各鄉鎮特色產品競相亮相:帶着圍場獨特地理標誌的馬鈴薯系列產品陣容亮眼,澱粉、粉條、薯片等深加工製品盡顯地域特色;四道溝的香果個頭圓潤、果香清甜,榛子飽滿易剝、蘑菇菌肉厚實、帶着山林鮮氣;朝陽灣的西紅柿色澤鮮紅、飽滿多汁;道壩子鄉的手工粉條色澤透亮;圍場鎮的香瓜清甜多汁、果香濃郁;御道口鎮的沙棘酸甜滋味裡藏着林海的滋養……每一款產品都貼着“圍場標籤”,讓人目不暇接。

除了各鄉鎮的特色食材,還有不少煙火氣十足的小吃:紅燒肉色澤紅亮,傳統石磨豆腐口感獨特、剛出鍋的雜糧煎餅熱乎筋道……市民們手裡捧着試吃盒,把喜歡的味道裝進購物袋,滿是豐收的熱鬧與愜意。

這些“土寶貝”能從分散的農戶手中走向集中展臺、對接廣闊市場,村黨支部書記們的“穿針引線”功不可沒。有的村黨支部書記牽頭成立產銷合作社,統一制定種植標準,從源頭提升產品品質;有的逐戶走訪收購散戶的山貨,細心登記、分類整理;有的主動對接包裝企業設計文創禮盒,聯繫電商平臺開通直播專場,讓“圍場味道”打破地域界限。他們以黨組織爲核心,把分散的資源聚起來成爲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的“關鍵一環”。

這場豐收盛會背後,是圍場“五大振興”齊頭並進的堅實步伐。產業振興上,特色種植養殖與深加工聯動發展,形成“生產+加工+銷售”全鏈條,農產品附加值持續提升;人才振興中,村書記帶頭引育鄉土人才,農技員紮根田間、返鄉青年帶回新理念,爲鄉村注入新鮮血液;文化振興裡,民俗文化與現代產業深度融合;生態振興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推廣有機種植、生態養殖,綠色食品認證產品成爲“生態圍場”的鮮活註腳;組織振興則以村黨支部爲堡壘,構建“支部引領、黨員帶頭、羣衆參與”的發展格局,讓鄉村治理更有活力。

圍場的豐收,是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詮釋。如今,走在圍場的大地上,既能看到生態保護的成果,也能觸摸到產業發展的脈動,更能感受到鄉村振興的活力。(閆雪、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