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讀周報/諾貝爾獎公佈!匈牙利作家獨得文學獎桂冠 川普未獲和平獎
文學獎得主卡勒斯納霍凱。(圖/美聯社)
文/陳韻涵輯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上週陸續揭曉,醫學獎頒給發現「免疫煞車系統」調節性T細胞的3位科學家,物理學獎肯定宏觀量子機械穿隧與電路能量量子化的學者,化學獎肯定「金屬有機框架」的成就,文學獎由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Krasznahorkai Laszlo)獨戴桂冠,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打敗曾多次表明自己有資格拿一座和平獎的美國總統川普,拿下和平獎獎座,經濟學獎則將在13日壓軸宣佈。
●醫學獎/發現調節性T細胞 找到免疫煞車機制
諾貝爾委員會6日宣佈,美國系統生物研究所學者布朗柯(Mary E. Brunkow)、美國「索諾瑪生物療法公司」生醫顧問藍斯德爾(Fred Ramsdell)、日本大阪大學教授阪口志文(Sakaguchi Shimon)榮膺醫學獎,表彰他們發現可抑制過多免疫反應的「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s),爲此新研究領域奠基,發展出多項具潛力的醫療方式,其中幾項療法已進行臨牀試驗階段。
「調節性T細胞」宛如免疫系統中的重要「煞車」機制,能預防免疫系統過度反應,避免攻擊自體組織。
1995年,阪口便發現一種特別的T細胞能有效抑制免疫反應過強的其他T細胞。2001年,布朗柯和藍斯德爾發現「Foxp3」基因負責控制這些調節性T細胞的生成,並證明該基因若突變,可能導致嚴重的免疫疾病。
這些重大發現幫助醫生與學者瞭解人體如何維持免疫平衡,也開啓治療自體免疫疾病、癌症和移植手術併發症的新方向。
有趣的是,醫學獎公佈當天,諾貝爾獎委員會聯絡不上藍斯德爾,因爲他與妻子當時在美國懷俄明州偏遠山區露營健行。藍斯德爾夫婦返回飯店途中,暫停處理車子的突發狀況,妻子開機後驚呼。藍斯德爾原以爲妻子看到灰熊而呼救,完全沒料到是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好消息。
醫學獎得主藍斯德爾。(圖/美聯社)
醫學獎得主阪口志文。(圖/路透)
醫學獎得主布朗柯。(圖/美聯社)
●物理學獎/發現穿隧效應 奠基量子科技
英國學者克拉克(John Clarke)、法國學者德沃雷(Michel Devoret)與美國學者馬丁尼斯(John Martinis)7日榮獲物理學獎,肯定他們在電路中發現「宏觀量子力學穿隧效應」與「能量量子化」的重大成果。
這3位科學家於1980年代利用超導體制成電路,成功在可見尺度上觀察到微觀世界的量子現象,證明量子力學也能影響肉眼可見的物體,即「穿隧效應」,指粒子能像穿過牆壁般越過障礙,且與我們熟悉的日常物理行爲不同。
這項研究讓人類更瞭解量子世界的奧秘,也爲新一代數位與量子科技的發展奠定基礎,例如電腦晶片中的電晶體運作就應用了部分量子原理。
物理學獎得主馬丁尼斯。(圖/美聯社)
物理學獎得主克拉克。(圖/路透)
物理學獎得主德沃雷。(圖/美聯社)
●化學獎/研發金屬有機框架 小體積納大量氣體
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Susumu Kitagawa)、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羅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教授亞基(Omar Yaghi)8日共享化學獎殊榮,3人自1989年以來對「金屬有機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s)的研究貢獻獲得肯定。
瑞典諾貝爾委員會表示,3位獲獎者研發一種新的分子構造型態,此構造擁有龐大的內部空間,氣體與其他化學物質可在其中流動,而金屬有機框架可用在沙漠中採集水氣、捕捉二氧化碳、儲存有毒氣體或催化化學反應。
諾貝爾化學委員會主席林克解釋,「他們找到創造全新材料的方法,材料內部擁有大型孔隙,就像飯店房間,讓分子客人能夠進出」。林克形容,這種材料「能在極小體積中容納龐大數量的氣體,就像魔法小說《哈利波特》女主角「妙麗」的魔法手提包一樣,外觀小巧,內部空間卻很大」。
化學獎得主北川進。(圖/路透)
化學獎得主亞基。(圖/美聯社)
化學獎得主羅布森。(圖/法新社)
●文學獎/審視現實近乎瘋狂 匈牙利作家摘桂冠
文學獎9日揭曉,匈牙利作家卡勒斯納霍凱(Krasznahorkai Laszlo)以「在末日般恐懼的氛圍中,透過極具感染力與前瞻性的創作,再次彰顯藝術的力量」而獲獎。
瑞典學院聲明表彰卡勒斯納霍凱爲偉大的史詩作家,創作風格貫穿卡夫卡(Franz Kafka)至伯恩哈德(Nicolaas Thomas Bernhard)的中歐傳統,以荒誕主義與怪誕爲特色,並放眼東方,展現更深沉與細膩的基調。
71歲的卡勒斯納霍凱得知獲獎後說:「我很高興也很平靜,同時非常緊張,這是我成爲諾貝爾獎得主的第一天。」
卡勒斯納霍凱出身中產階級的猶太家庭,曾在共產主義統治下生活,移居西柏林後四處遊歷汲取創作靈感,目前長住德國。他筆下的小說、短篇故事與隨筆在德國與匈牙利廣爲人知,甚至被匈牙利人公認爲當代最重要的在世作家。不過,他的作品艱澀難懂,偏好長句子且極少分段,頗具閱讀挑戰性,而他自評文風「審視現實至近乎瘋狂的程度」。
卡勒斯納霍凱和匈牙利傳奇導演貝拉‧塔爾(Bela Tarr)長期合作,塔爾將他的1985年小說《撒旦的探戈》等作品改編爲電影,廣獲好評。該小說以偏遠農村爲背景,以極具暗示性的語言描繪共產主義垮臺前,匈牙利貧窮農民的生活。
●和平獎/留在國內忍受迫害 馬查多爭民主轉型
挪威諾貝爾委員會10日宣佈衆所矚目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表彰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瑪麗亞‧科里納‧馬查多(Maria Corina Machado)致力爭取委國人民的民主權利,致力推動獨裁政權以公正和平的方式轉型爲民主政體。
馬查多2017年協助創立「我是委內瑞拉」(Soy Venezuela)聯盟,團結委國國內支持民主的政治勢力,目前領導反對黨「來吧委內瑞拉」(Vente Venezuela)。她去年曾欲參選總統,卻遭最高法院撤銷資格。
現年58歲的馬查多曾任國會議員,長年被委國強人總統馬杜洛(Nicolas Maduro)視爲眼中釘而蒙受攻擊。她身邊的反對陣營盟友基於人身安全紛紛流亡至海外國家,她毅然選擇留在委國,爲民主自由堅定發聲。
和平獎得主馬查多。(圖/路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