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美3500億美元投資難產 韓執政黨議員重批:我們是美國藩屬國嗎?
韓國現代汽車在美國喬治亞州電池工廠9月4日遭美國移民局掃蕩,高達475人被捕,絕大多數是韓國人,引發韓國民怨。路透
在韓美最終關稅談判陷入膠着狀態之際,南韓執政黨共同民主黨內對美語調突然轉硬,被視爲對國內民怨的迴應。
中央日報19日報導,韓國總統室國家安保室室長魏聖洛18日在國會舉行的「先進外交超黨派論壇早餐座談會」上,檢討李在明上任總統後的外交情況。座談會上,「對美關稅談判」、「喬治亞州韓國人拘禁事件」等成爲話題。一名出席的民主黨議員表示:「日本承諾5500億美元規模的對美投資等不公平協議,韓國絕不能像日本那樣同意」。
對此,魏聖洛以「韓國與日本的條件差異太大,不會有接受那樣條件的協議。我們正在密集談判」迴應。
在此之前,7月韓美同意美國對韓國課徵的關稅從25%降至15%,作爲交換,韓國推進總計3500億美元規模的對美投資。然而,關於這3500億美元投資的具體方式、投資收益如何分配等,雙方分歧巨大,目前尚未在最終協定書上簽名。
國會外交統一委員會的民主黨議員於18日接受中央日報電話採訪時表示:「我們是美國的藩屬國嗎?韓國既非主要貨幣國,外匯存底也少,如果同意3500億美元規模投資,97年貨幣危機恐將再現」,表達對美國的不滿。
李在明也在18日公開的美國《時代》雜誌訪談中表示,「如果同意美國要求的3500億美元投資,會被彈劾」,並透露「因此向美國談判團隊要求合理替代方案」。
分析指出,執政黨對美強硬論調噴發的背景,有民意支持。南韓四大民調業者15至17日針對滿18歲以上的1002人進行全國指標調查,結果顯示,對喬治亞州電池工廠建設現場發生的韓國人逮捕事件政府處置,「處理得當」爲51%、「處理錯誤」爲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