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讓孩子不沉迷於手機的6個策略!
如今,寒假過半,即將結束,很多家長都十分頭疼,孩子沉迷於玩手機這個問題。
今日就來分享,讓孩子不沉迷於手機的6個有效策略。
1. 設定規則,制定玩手機的時間。
當今這個時代,若想徹底禁止孩子接觸和使用手機,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因此,我們只能讓孩子做到有效管理手機,做手機的主人,而不是手機的奴隸。
作爲家長,要制定規則,狠下心。當孩子想玩手機的時候,就要明確玩手機的時間和用途。
比如,使用手機的時間不能超過20分鐘,使用手機只能用於觀看動畫片,但是不能用來打遊戲。
作爲家長,有時候就要狠一點,不能因爲孩子撒潑打滾,就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規則是規則,要提前設立。一旦孩子破壞規則,後果就是沉溺於手機的世界裡。
2. 提供替代活動,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
玩手機是最低成本的娛樂方式,也是最廉價的快樂來源。
我們接觸了很多家長,發現有規劃的家長,都是讓孩子去學習,去嘗試各種興趣活動。但是沒有規劃的家長,只需要丟一部手機給孩子,便可以圖個清淨。
要想減少孩子對手機的依賴,就要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替代手機的活動,讓孩子感受到這些活動遠比手機好玩。
比如,打球,搭積木,繪畫等,同時,多帶孩子出門走一走,但不能只侷限於遊樂場,可以去博物館,圖書館和科技館參觀,或者帶孩子爬山,訓練孩子的體能等。
因此,要想讓孩子不依賴手機,就要提供替代活動。把他們的假期生活變得豐富多彩,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只有手機好玩了。
3. 家長要以身作則,不當孩子的面過度玩手機。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怎麼樣,孩子就怎麼樣。所以,作爲家長,要以身作則,不在孩子面前過度玩手機。
就像有些家長,在孩子面前熬夜玩手機,打遊戲。卻讓孩子去學習,孩子又不傻,肯定知道遊戲比學習好玩多了。
要求孩子做什麼之前,家長先要以身作則。
4. 樹立嚴厲的形象,不能無條件順從孩子的需求。
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孩子變廢,離不開父母的溺愛。若是父母每次都無條件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想要什麼,就會得到什麼,那麼,這孩子離廢掉不遠了。
我們接觸過很多孩子,發現有些孩子就是十分唯我獨尊。只要撒潑打滾,家長就會滿足他們的慾望。長期下去,孩子只會變得不講道理和無理取鬧。
所以,作爲家長,不能無條件順從孩子的需求。必須要樹立嚴厲的父母形象,不然慈母多敗兒,孩子長大也廢了。
以前,我所教的一個學生,父母十分溺愛。孩子不想去讀書,父母就覺得缺少一兩節課無所謂,從四年級開始,經常給孩子找藉口不來上課。
現在六年級了,更是天天曠課,父母也開始慌了。
其實,養廢一個孩子很簡單,只需要無條件滿足他的需求就好了。
5. 多與孩子溝通交流,營造輕鬆的家庭氛圍。
這跟第4點並不衝突,雖然要營造積極的家庭氛圍,但是在規則面前,還是要嚴厲。
作爲家長,在家的時候,多與孩子溝通交流,才能明白孩子的想法。我看到一些環境氛圍好的家庭,孩子跟父母的相處模式是輕鬆的、喜悅的,不會感覺到氣壓低的。
往往在氛圍良好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一般都不會太差。
6. 把玩手機當作獎勵機制,獎勵完成任務的孩子。
這是很多家長給孩子設立玩手機的方式,不得不說,還挺有效的。
比如,當孩子寫完當天的作業,可以獎勵他玩20分鐘的手機來娛樂。但是,請家長記住,孩子看的手機,一定要設立青少年模式。
以前在餐廳看到一個小孩子,偷拿父母的手機來玩,那畫面竟是不雅的內容,簡直不堪入目。
所以,要記住,可以給孩子手機玩,但是要限定時間,並且要將手機調成青少年模式。
作爲家長,要知曉,要是一味地讓孩子沉迷於手機,就像以前的人沉迷於電腦一樣,從網癮變成手機癮。所以,要監督引導,不能一味地放縱。
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教師的教導,但更離不開父母的引導和監督。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