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心靈科技」產業崛起 人工智能APP助民眾自主管理情緒壓力

現代年輕人大多對3C產品高度依賴。示意圖/ingimage

面對激烈競爭與孤獨感所帶來的焦慮與壓力,越來越多南韓民衆開始積極關注自身心理健康。「心靈照護」(Mental Care)成爲全民關心議題,並催生出結合AI與數位科技的「心靈科技」(Mental Tech)新興產業,在新冠疫情後迅速成長。

根據日媒「Yahoo」報導,在首爾從事客服工作的金女士透露,因長期應對顧客投訴導致失眠,如今她每月透過APP安排兩次專業心理諮商,每次30分鐘收費5萬韓元(約新臺幣1300元)。她形容,這已成爲生活中「滋養心靈的維他命」。

根據美國「全球健康研究所」數據,2023年全球心理健康市場規模已達約316兆韓元(約新臺幣7.8兆元),預估到2028年將擴大至562兆韓元(約新臺幣14兆元)。美國疫情後,心理科技領域誕生多家企業市值突破10億美元的「獨角獸公司」。

在南韓,包括「Atmos」、「Fortify」等新創公司推出心理諮商與專家媒合APP;「BlueSignum」、「Mabo」則以自助冥想APP獲得市場青睞,吸引投資逾300億韓元(約新臺幣8億元)。同時,保險業、電信業者也積極佈局AI心理健康平臺市場。

市面上還出現可記錄與視覺化情緒的APP「Harucon」、分析心理數據並提供客製化照護的「Mind Link」,甚至有新創公司研發可偵測自殺風險的穿戴裝置,以及結合VR與動感座椅的放鬆治療設備。

不過專家提醒,AI雖有助於日常心理健康管理,但在面對急性精神狀態或自殺風險時仍難以取代專業人員即時介入。心靈科技應定位爲專業治療的輔助工具,如何在去除社會偏見的同時,確保技術安全與有效性,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