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崛起,助力能源轉型破局

在全球加速邁向碳中和的進程中,可再生能源的大規模應用成爲關鍵。但太陽能、風能等存在間歇性和波動性問題,讓儲能技術成爲了實現能源穩定供應的 “剛需”。壓縮空氣儲能(CAES)技術,憑藉其獨特優勢,正逐漸成爲儲能領域的 “潛力股”,有望爲能源轉型困境帶來破局之策。

傳統的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已發展多年,德國的 Huntorf 和美國的 McIntosh 兩座電站是其代表。不過,它們在運行過程中需消耗化石燃料,不僅不環保,效率也有待提高。如今,新型的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已嶄露頭角,包括絕熱壓縮空氣儲能(ACAES)、等溫壓縮空氣儲能(ICAES)、液態空氣儲能(LAES)、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SC-CAES)、水下壓縮空氣儲能(UWCAES)等。這些新技術擺脫了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在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表現出巨大潛力。

以 ACAES 爲例,它能存儲壓縮過程中產生的熱量並在放電時重新利用,避免了傳統技術的熱量浪費問題。在理論層面,其循環效率可達 70% - 80% 。我國已成功建設多個不同規模的 ACAES 示範項目,如 100MW 的項目正在張北市調試,這標誌着該技術正向商業化邁進。ICAES 則通過特殊的熱管理系統,實現了近乎等溫的壓縮和膨脹過程,理論效率高達 90%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的相關實驗裝置,在一定條件下實現了 66% - 82% 的循環效率,展示出該技術的應用前景。

LAES 技術將空氣液化儲存,大幅減小了儲存體積,能量密度顯著提升。英國的相關公司已建成多個示範項目,50MW/250MW・h 的商業項目預計 2024 年投入運營,未來有望在大規模儲能領域發揮重要作用。SC-CAES 結合了 ACAES 和 LAES 的優點,利用超臨界流體特性提升系統性能,其能量密度比傳統 CAES 大 20 倍左右,展現出獨特的優勢。UWCAES 則將壓縮空氣存儲在水下,利用水壓維持穩定壓力,系統效率較高,且在海洋能源存儲方面具有獨特的應用場景。

這些先進的 CAES 技術還能與其他系統 “聯手”,發揮更大的作用。它們可以和燃氣輪機、煤電廠等傳統發電系統結合,回收餘熱,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也能與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搭配,有效平衡能源供應的波動。此外,CAES 還能和其他儲能技術,如飛輪儲能、抽水蓄能等組成混合儲能系統,滿足不同場景下的多樣化需求。

不過,CAES 技術要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仍面臨一些挑戰。在技術成熟度方面,部分技術還處於理論研究和實驗階段,需要進一步的研發和示範項目來驗證和完善。經濟成本也是一個關鍵因素,儘管其理論成本具有競爭力,但實際的投資成本仍需進一步降低。政策支持同樣不可或缺,目前相關的市場模式和政策機制還不夠完善,需要政府出臺更多鼓勵政策,推動其發展。

總體而言,壓縮空氣儲能技術前景廣闊。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成本的降低以及政策的支持,它將在可再生能源存儲和電網穩定運行中扮演重要角色,助力全球能源轉型目標的實現,爲人類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能源保障。

來源: Engine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