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設廠 龔明鑫:不怕產業外移

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臺灣人均GDP將超越韓國,但全球經濟有氣候變遷、地緣政治、關稅與關鍵材料限制等4大挑戰,經濟部會持續做產業後盾。(趙雙傑攝)

經濟部長龔明鑫18日舉辦上任後首場媒體見面會,面對臺美關稅談判將近尾聲,他傳遞廠商海外科學園區需求,會成立跨部會專案小組協助到波蘭、墨西哥、美國等落地,並不擔心產業因此外移,因爲除了投審會把關,廠商佈局更像是國內能量的延伸。

龔明鑫昨日有備而來,先從前總統蔡英文2016年執政「尋找經濟成長新動能」談起,歷經2019年亂世逆境,祭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與臺商回臺三大方案,2024年以做產業後盾爲主,累積到2026年的成功經驗,就可化爲「奠定未來10年佈局」力量。

龔明鑫分析,全球經濟面臨四大挑戰,包括「極端氣候的影響」、「地緣政治的變化」、「關稅及需求起伏不定」、「關鍵材料和技術的限制」。經濟部會推動「新治水、新供水」,提出金融協助方案,下半年透過海外參展搶訂單及拓銷,國產化等爲廠商找利基,將培養AI及綠領等跨領域人才45萬人次、全球攬才國際專業人士12萬人。

政府推5大產業上,龔明鑫說,會建立無人機整合能量、建立安控透明度裝置平臺。更點名政府會協助三大關鍵技術落地,包括矽光子、量子晶片、機器人等供應鏈佈局。

對於臺美關稅談判進度,龔明鑫強調,談判主要是經貿談判辦公室,他不多做置評。目前傳出美方要求我們前去投資類科學園區,龔明鑫則解釋,電電公會等也有主張去海外設科學園區,廠商比較有興趣的市場,主要在墨西哥、波蘭、印度,還有菲律賓等。

美國部分,對等關稅之前就有很多的企業前去佈局。經濟部將設立專案小組來推動海外園區,協助做落地、鏈結。 目前經濟部在全球各地已陸續成立「臺貿投資中心」,從捷克到日本、美國,希望廠商可以在這幾個地區做策略性佈局。

不過廠商到海外設廠,必然引來產業外移質疑。龔明鑫說,有思考國際佈局的廠商,對臺灣的佈局都不會減少,甚至還會加碼。如果廠商真有打算外移,投審會也會有相對應措施,不過他看起來,廠商的佈局定位,不是爲了外移,比較像是能量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