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明鑫首場記者會談四大挑戰 推海外園區強調產業不外移
經濟部長龔明鑫今(18)舉辦上任後首場媒體見面會,強調助廠商設海外園區,不擔心產業外移。(趙雙傑攝)
經濟部長龔明鑫今(18)舉辦上任後首場媒體見面會,廣泛談到全球面臨地緣政治等四大挑戰,將協助企業海外拓銷、發展矽光子與量子晶片等三大關鍵技術。至於臺美貿易談判希望我們前去設類產業科學園區,則是已成立專案小組協助廠商海外設園區,同時強調不擔心產業因此外移,除了投審會把關外,目前廠商佈局比較像是國內量能的延伸。
龔明鑫記者會,首先將綠營執政以來的經濟政策,區分爲四個階段,最早2016年是「尋找經濟成長新動能」、2019年起爲「亂世中逆境翻轉」,此時祭出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與臺商回臺三大方案,2024年做「做產業的後盾」,到2026年後,最重要「奠定未來10年佈局」。
外在經貿部分,2021年的時候,臺灣投資金額最大的地點是在中國,超過1000多億美元,美國僅100多億美元,比例不到百分之7,但現在美國反成爲對外投資與出口第一順位。
他強調,從果2016年到現在,以公司市值來看我們成長了2.5倍,但還是要積極的準備保定未來可能發生的挑戰。目前全球經濟未來面臨四大挑戰,「極端氣候的影響」、「地緣政治的變化」、「關稅及需求起伏不定」、「關鍵材料和技術的限制」。
因此經濟部會推動「新治水、新供水」,提出金融協助方案,下半年透過海外參展搶訂單及拓銷,國產化等爲廠商找利基。人才方面,將培養AI及綠領等跨領域人才45萬人次、全球攬才國際專業人士12萬人。
對政府推五大產業,龔說明會建立無人機整合能量、建立安控透明度裝置平臺。更點名政府會協助三大關鍵技術落地,包括矽光子、量子晶片、機器人等供應鏈佈局。
另外在傳產跟中小企的治理,已編列特別預算460億,2年的時間內會執行完畢。另外年度預算中小企業每年分有109億,政府金流不會中斷,然後人才還有技術再提升,再升級。
對於臺美關稅談判進度,龔明鑫強調談判主要是經貿談判辦公室(OTN),經濟部只是做支援性角色。而目前傳出美方要求我們前去投資類科學園區,龔則說,電電公會也有主張去海外設科學園區,他們比較有興趣的市場,主要在墨西哥、波蘭、印度,還有菲律賓等。美國部分,對等關稅之前就有很多的企業,包括臺積電、AI伺服器相關廠商等前去佈局。經濟部將設立專案小組來推動海外園區,協助他們做一些落地、鏈結。
目前經濟部在全球各地陸續成立「臺貿投資中心」,從捷克到日本、美國,希望廠商可以在這幾個地區做策略性佈局。而德國德勒斯登的半導體廠區,也可以投入資源。
不過帶廠商到海外設廠,必然引來產業外移的質疑,龔明鑫強調,有在思考國際佈局的廠商,對臺灣的佈局都不會減少,甚至還會加碼。如果廠商真有打算外移,那經濟部投審會也有一些相對應的措施。不過他看起來,廠商做的佈局定位,不是爲了外移,比較像是能量的延伸。
非美市場方面,他強調只要是有訂單可能,經濟部都會全力支持。以國際參展來講,歐洲市場、東南亞市場,日本、澳洲、印度等,都值得去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