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塑膠、扣件業 龔明鑫出招
經濟部長龔明鑫(前排左二)3日到高雄岡山與扣件業者座談時強調,政府將投入超過1130億元支持產業轉型。(柯宗緯攝)
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經濟部長龔明鑫3日南下臺南、高雄,分別與塑膠及螺絲扣件產業座談,塑膠業者希望政府能取消限制僱用移工的比例,解決人力欠缺;扣件業者則擔憂關稅與匯率疊加效應,已讓臺灣螺絲出口陷入存亡關頭,恐迎來倒閉潮。對此,龔多次承諾「政府資源準備好了,一定會全力協助」。
在臺南座談會上,臺灣塑膠製品工業同業公會名譽理事長蔡明忠表示,除了關稅、匯率衝擊,傳統產業面臨嚴重缺工荒,人力都往科技業跑,且臺灣人力不斷下降,「能夠存活下來的,大概都靠移工加班、支撐。」
他說,很多傳產工廠面臨員工高齡化、陸續退休等問題,臺灣人力非常欠缺,基本工資過去十幾年來,每年都在調漲,但僱用移工的比例卻未提升,希望能取消僱用移工的限制,否則起碼要提升比例。他直言,相較關稅議題非政府能自己作主,這是政府可以做的,且做了就能解決問題,部長也能拿出政績。
龔明鑫迴應,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是臺灣產業發展的根,強調政府準備好了,也提出各項支持方案,希望特別預算能快點通過,加大協助力道。他說,中南部傳產業者多反映人力不足、缺工嚴重以及推動轉型升級亟需人才等,勞動部已有一些想法,他請業者寬心,政府一定全力協助。
龔明鑫隨後再到高雄與市長陳其邁、扣件業者交流。針對美國對全球鋼、鋁產品祭出232條款,前臺灣螺絲公會理事長蔡圖晉指出,232生效後,已有國際客戶要求臺灣廠商自行吸收關稅,導致不少訂單直接停擺,「有廠商接單歸零,工人停工,產線只能閒置。」若狀況持續,業界不是被迫關門,就是選擇外移。他疾呼,政府研議融資協助、信用狀展延,至少給企業半年以上緩衝。
汽車扣件大廠和泰產業董事長詹榮典也坦言,螺絲業受關稅與匯率夾擊,同時承受移工不足與水電成本高漲的壓力,建議政府調降營利事業所得稅至少10%或15%,與產業共體時艱。
龔明鑫則強調,「雨天絕對不收傘」,宣佈政府將投入超過1130億元支持產業轉型,並提供金融展延、研發補助最高500萬、通路開發最高2000萬等3大方案,力助業者挺過難關。陳其邁也說,「危機就是轉機!」這是產業轉骨升級的好時機,需要政府與產業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