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世界》美國不應是陸青留學首選(薛野)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日前宣佈,將「積極撤銷陸生簽證」,令中國留學生感到不安。圖爲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中國留學生髮表演講。(美聯社)
美國取消中國留學生簽證:
戰略競爭下的政策劇烈化與短視化並存
美國政府近日取消部分中國留學生簽證的舉動,是其在中美戰略競爭加劇背景下出於「國家安全」考量的又一次政策升級。這一決定突出了美國對於本國高科技領域,尤其是人工智慧、量子科技與國防相關學科的高度警惕,顯示出一種帶有「技術圍堵」色彩的系統性排他邏輯。此舉並非孤立事件,而是近年來美國對中國學生簽證政策日益趨緊的延續,是其「以安全爲先」的科技戰略防禦思維的體現。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這一政策也反映出川普政府執政風格中的隨意性和工具化傾向——在缺乏明確法律框架與透明標準的前提下,行政手段成爲打壓對手的快速路徑。這種做法雖在短期內製造了政治與輿論效果,但其可持續性與合法性都存疑。尤其是川普本人近期在移民與教育政策方面言辭反覆、立場搖擺,說明其政府內部並未就此達成一致立場。簽證政策的具體執行仍充滿不確定性,也暴露出當前美國內部制度運行的混亂與政策制定的高度政治化。
一個嚴肅提醒:
中國學生是否仍應將美國視爲首選留學目的地?
美國近年來對中國留學生的政策收緊,不僅僅是對個體學生簽證的限制,更是一種結構性的不歡迎信號。對於衆多懷抱理想、追求學術與職業發展的中國學生及其家庭而言,這無疑是一記警鐘。曾幾何時,美國是全球公認的教育高地,憑藉一流學府、多元文化與廣闊機會吸引着中國乃至全球學子。但如今的現實已發生深刻變化。
一方面,美國簽證政策趨於不穩定,審查標準模糊且政治化;另一方面,即使順利入境,學生在美的學習與生活也面臨越來越多的不確定性與隱性歧視。從科研機會受限,到在求職和移民上的壁壘不斷升高,中國學生的「留美紅利」正逐步萎縮。而在中美戰略對抗常態化、美國社會輿論中對中國認知不斷負面化的今天,留學生在美國是否還能獲得公平的教育環境與社會接納,也變得值得重新審視。
這不僅關乎留學的可行性問題,更是關於個人前途、心理安全乃至文化歸屬感的再評估。在全球教育格局日益多極化的背景下,澳大利亞、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家正成爲更加務實、穩定的替代選擇。中國家庭需要更加理性地權衡「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避免將留美作爲唯一選項。
(作者爲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中國學院高級研究員)
(本文來源《海外看世界》,授權中時新聞網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