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珍愛生命 落實交通停讓文化(洪金鳳)
「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開車不搶道,平安擺第一」,若我們的社會,駕駛人和行路人,都能依規遵行,就能擺脫行人地獄的罵名。圖爲2023年還路於民大遊行。(本報資料照片)
前陣子發生一件讓人心驚膽戰的北市名醫遭撞身亡事件,這起事件媒體會有報導不斷的後續效應,是因爲這位醫生是乳房外科名醫,治癒的病患不計其數,當天他依規定綠燈行走時,走在斑馬線要過馬路,卻被一部轉彎過來的公車撞擊而身亡,這個畫面剛好由路口的錄影機全都錄,網路回放時,讓人心驚又心痛,多麼希望不只錄影可以回放,他逝去的生命也可以以魔法點將方式讓他回到人間。
後來,在「翠」裡滑文時,看到許多懷念這位名醫的病患、家人、好友、醫護同事、學生等都在發懷念及不捨送他一程的串文,除了嘆他英年早逝,爲他嘆息外,更多的是對於撞死他的公車司機的撻伐文字,如果司機能夠慢下車速,多一點停看聽的步驟,這位名醫就會安全抵達馬路的彼方,而不是魂飛魄散,步往西方。
其實走在路上的行人,被不友善的車輛撞擊事件,日日、時時皆有。過去智識未開、文化素質尚未提升的年代,許多駕駛人都認爲他們是鐵包人不怕,只爲自己搶時間,一意孤行沖沖衝,或是左彎右彎如入無人之境,根本不管行路人安不安全,是否面臨搶道的危機,也有爲了趕時間,不顧行人安全的駕駛,在直行及彎道中,不斷按喇叭搶道,甚至爲了搶黃燈,撞擊已在前停車的用路人,肇生奪去人命的事件。
現今因爲政府機關及民意單位對於交通安全非常重視,因此交通違規立法罰則完善、罰款很重,所以大部分的行車人都會在左轉、右彎或直行時,看到行人即將通過馬路,就立馬以明顯慢速停下車來,禮讓行人,等到行人完全過街,才續踩油門向前進。
每逢假日清晨,我和先生會到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餐,當十字路口的綠燈亮起,我們要過馬路時,先生都急匆匆地拉着我的手快速向前走,見此狀況,我都會跟他說:「不要急,車子現在都會禮讓行人,我們就以平常心及平時走路的速度過街就好」,但年紀越大越容易緊張的先生,總是不放心,他說:「萬一他撞到我們,我們不是很倒楣了」,我跟他說,車子撞到人,車上的駕駛纔會倒楣,況且現在罰則那麼重,沒有人會跟罰單開玩笑的。
有一回,朋友騎車下班回家的路上,被違規行駛的汽車從後面撞上,朋友傷勢不輕,臉、手、腳有多處骨折,醫療恢復期長達半年,經肇事責任釐清,由肇事者賠償朋友含就醫、復健至身體完全康復,這段期間無法工作的賠償及機車的修繕費用等,總共100萬,爲了搶一時之快(最後還要留下來處理後續,也沒辦法如心所快),造成人員受重傷,還要負責任,損失大筆金錢,真是得不償失。
還有一次更嚴重的車禍是朋友小仁的媽媽過馬路被撞傷重,那次看到新聞報導時,還不知道那是小仁的媽媽,直到小仁在臉書上發祈禱文,希望他媽媽能夠度過難關,早日康復的訊息時,才把新聞事件跟他媽媽的車禍連結在一起。
那起車禍的肇事者也是一輛公車,要左轉時沒有看到正在過馬路的小仁媽,說時遲那時快,一個轉彎就正好撞上小仁媽,被送到醫院時,全家人還以爲媽媽無法度過這一關,深怕她就此與他們分開。
還好經由醫療團隊不間斷地治療、用藥與手術,才把小仁媽的生命從鬼門關搶救回,後來還去住安養中心半年才慢慢恢復,每次我在重複觀看那起新聞事件的錄影畫面時,都心有慼慼焉,日後也在過大條馬路時,特別地注意交通號誌的變化及前後左右來車,避免自己的肉身成爲車子的輪下魂。
距離我家附近的一個菜市場,鄰近有條馬路,馬路對面的眷村改建成的大樓,早上都有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會從大樓的這頭直接穿越快車道到對街的菜市場,因爲走人行道還要多繞路,浪費時間,爲了省事,他們都從中間直接穿越,其實這樣的行徑,對於行車人來說是件危機重重的事,而他們並不自知。
他們應該是自覺方便就好,不管他人瓦上霜,有好幾次我們行車在路上,就曾被突然竄出的人影給驚嚇到緊急剎車,相信他們也會因爲我們剎車的驚嚇聲而嚇到,但下回是否會依規定路線行走,我們就不得而知。
那天,我騎車在路上,就目擊到一臺對向道急駛而來的小貨車,車速超快,與我交錯而過時,不但引擎嘎嘎作響,還帶來一陣風,我從後視鏡望着小貨車往它的方向前進,行經一個塞車路口要左轉時,喇叭聲不間斷,好像所有人車都要讓開,給人一種「非得搶道不可」的感覺。
我心裡祈禱的是,希望這位司機先生別心急,因爲心急吃不了熱豆腐,欲速則不達,能從行人的角度出發,彼此安全,纔是回家唯一的道路。
「車輛慢看停,行人安全行;開車不搶道,平安擺第一」,若我們的社會,駕駛人和行路人,都能依規遵行,通往目標的路上必是朗朗清道,和諧與溫柔同行,連老天爺都會賜予我們一個人間美好的甜甜笑容。
(作者爲自由撰稿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