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美中貿易戰失利 提防川普拿臺灣出氣(陳世昌)

CNN:中美當前的緊張局勢本可避免,罪魁禍首是川普政府擴大「實體清單」。(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美中貿易休兵可能延長,以換取北京暫緩稀土出口管制,但川普隨即宣告,美國與中國大陸已陷入一場貿易戰,總統和財長唱不同調,顯示美方在這一場角力居下風,不再是從從容容遊刃有餘。

川普剛從以色列議會的狂妄派對,與所謂迦薩宣言的虛幻和平,回到美國內外窘迫的現實,中東行前及時煞車,讓月底和中方在韓國的層峰會面不至於破局,除了會面前雙方必然的籌碼叫陣,必須更提防的是比天氣還不穩的「川普交易」,你來我往的清單,臺灣恐淪爲第一波被交易的乾糧,就算只是形式上的政治宣示,也能讓賴政府不知所措,陷入更孤立的國際尷尬。

倘若川普在韓國交鋒失利而返,事實上這也是極爲可能的結局,尤其美國內部因爲貿易戰的反噬,至少22州陷入經濟衰退,聖誕節效應也顯示美國民衆已嚴重受害,更遑論共和黨票倉的農業州,豐收的大豆高粱成爲滯銷廢糧,直接衝擊川普的政治聲望與共和黨選情,都是川普不得不低頭的不利條件。

CNN更揭露,若非川普得寸進尺擴張實體清單,不至於鬧成無法收拾的現況,換言之川普纔是這波新貿易戰的禍首,直接面對美國內外問題的華府官員,只能咬牙配合川普演出,大秀肌肉難掩中氣不足,從陣前喊話到月底的擂臺交手,川普顯然不可能凱旋迴美,氣急敗壞之餘拿臺灣出氣,更可能是川普最輕易拿到的砸鍋摔牆玩具,然而卻看不出賴政府對此有何預防對策。

臺灣和美方的所謂談判,還懸在半空中,表面上讓人民相信,沒有同意對臺積電的五五交易,然而究竟檯面下給了美方哪些承諾,賴政府從來沒對人民講清楚。但從賴清德的幾次談話嗅出端倪,至少大筆金額的對美採購難免,「臺灣模式」輸出科技技術也講白,國防預算佔GDP的5%,甚至美方喊出10%的方向也繳械,川普形同狹持臺灣當人肉盾牌,準備和中方在南韓攤牌,倘若川普在這場交鋒未能滿足他的自大,或是勉強維持面子卻失了裡子,臺灣就需要提防淪爲川普出氣筒,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川普的日常。

事實上川普氣場漸衰,已大不如4月狂言「解放」全世界的春風得意,最大挫折來自中國大陸的不跪效應,更多國家紛紛醞釀加入抗美陣營,尤其後院盟友巴西、阿根廷等,成爲中國大陸替代美國的市場,川普從自以爲的「世界霸主」,退守成爲焦頭爛額的「美國總統」,越來越拿不出底氣對外頤指氣使,只剩唯命是從的臺灣可以欺負,恐怕纔是最可怕的後果。

中國大陸只是端出稀土和鋰電池前菜,就讓美國喘不過氣,範斯說美國還有更多武器,也只是吹口哨壯膽,賴政府宣稱不會受影響,業界和民間都難相信,臺灣從一開始就百分百屈從美國,已是甩不開的肉票,而這更是北京最無法忍受的,顯然美中的韓國交手,臺灣勢必淪爲雙方出拳的肉盾,更別說倘若川普失利,拿臺灣出氣的恐怖後果,甚至北京趁勝追擊的雙面壓迫,都不是賴政府可以輕忽的。

臺灣無薪假已經燒進竹科,人民對政府的失望演變成社會冷漠,韓國瑜的雙十演說,只是反映臺灣現況冰山一角,川普終究要面對美國嚴峻的內部問題,臺灣何嘗不是,川普絕非臺灣救世主,兩岸和平更不能寄望美國,當前還需提防川普一波又一波的「賣臺交易」,不能等到被下槌定價才驚慌失措。

川普是極端功利主義者,臺灣只是他的一碟小菜,更是輕易可以潑出去的水,甚至可能成爲首位拿臺灣安全作爲談判籌碼的美國總統,臺灣堪稱面臨最嚴峻的「危險交易」,賴政府做好準備了嗎?(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