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沒有臺灣就沒有中華民國vs. 中華民國保護臺灣(汪志雄)
今年的國慶演說,聚焦於總統賴清德跟立法院長韓國瑜的兩場演講,賴強調「沒有臺灣就沒有中華民國」,而韓則認爲「中華民國保護了臺灣」。(資料照/範揚光攝)
今年的國慶演說,聚焦於總統賴清德跟立法院長韓國瑜的兩場內容、精神、方向都非常不同的演講。
韓國瑜因點出低薪、光電板、大峽谷與大罷免的亂象而招致民進黨以及側翼網軍的大肆攻擊。但兩人演說最大的不同在於賴強調「沒有臺灣就沒有中華民國」,而韓則認爲「中華民國保護了臺灣」。
賴、韓兩人的說法,揭開了臺灣政治最深層的矛盾:國號與主體,究竟誰在保護誰?
1949年國民政府退守臺灣後,中華民國的實質疆域縮爲臺澎金馬。從制度上看,是中華民國治理了臺灣;但從現實上看,又似是臺灣給了中華民國一個安身立命的所在。
在冷戰時期,中華民國的國號確實庇護了臺灣,使其免於共產勢力的吞併。然而,當國際承認消失,臺灣憑藉自身的經濟、民主與人民意志,又讓中華民國得以延續。
沒有臺灣,就沒有今日的中華民國;沒有中華民國的制度,臺灣也難以自立。兩者早已是命運共同體。
韓國瑜說「中華民國保護臺灣」,強調的是法統與歷史;賴清德說「沒有臺灣就沒有中華民國」,主張的是主體與現實。
所以臺灣人民今日的處境,到底是「法統與歷史」重要,還是「主體與現實」重要呢?或者換一個角度問:韓、賴的哪一個說法才能真正保護臺灣人民?
從邏輯上而言,中華民國建設了臺灣,發展了經濟奇蹟,造就了臺灣人民的安定繁榮,所以它治理臺灣的合法性,是無庸置疑的。
而所謂的「沒有臺灣就沒有中華民國」卻是陷進了一個邏輯上的謬誤。倘若當初國民黨只是撤退到金門,沒有臺灣依然會有中華民國;但是如果國民黨沒有撤退到臺灣,那麼臺灣今年的國慶只怕會是在10月1號慶祝了。
從國際現實而言,中華民國是唯一能夠代表臺灣的合法政府,賴清德跟民進黨想用「中華民國的殼」偷渡「臺灣國」的做法,只會造成兩岸緊張,讓臺灣人民更多陷於戰爭的風險。
因此,臺灣最大的危機在於「國家認同」,而這個國家究竟是「中華民國」還是「臺灣國」纔是造成內部對立與紛爭的最大原因。
而這樣的困境在於賴清德跟民進黨沒有勇氣去面對「臺灣獨立」與「正名制憲」的代價與風險,因此只能用教育跟洗腦的方式,偷渡「臺灣意識」與「本土價值」,是典型的「臺獨弱雞」與「政治痞子」。
回到原點,臺灣人民真正值得思考的問題是,我們要「擁抱中華民國」保住兩岸和平,還是要「偷渡臺灣國」引爆戰爭風險?
今年國慶上的兩個演說,一個不卑不亢,勇於面對問題,念念在茲的是兩岸和平;一個粉飾太平,報喜不報憂,心裡想的都是自我美化。誰才適合作爲國家的領導者,高低立判。
(作者爲美國伊利諾芝加哥大學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