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號11月難交艦!每天罰19萬 顧立雄:時程安排未理解現實困難

記者蘇晏男/臺北報導

潛艦國造原型艦「海鯤號」原定11月交艦海軍的期程幾乎不可能達成,國防部長顧立雄今(20日)表示,確實在11月完成相關測試、交艦有相當大挑戰,依約計罰,每天大概19萬元。對於綠委質疑,我方怎麼有勇氣5年多要交艦?顧立雄迴應,委員指教是對的,「我們確實在建造時程安排上沒有去理解現實會面臨很多困難」。

▲顧立雄20日到立法院專報「潛艦國造原型艦海測執行現況及因應作爲」,並於會前受訪。(圖/記者湯興漢攝)

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邀請顧立雄20日報告「潛艦國造原型艦海測執行現況及因應作爲」。由於海鯤號原定9月完成海上測試、11月交艦,但至今仍未進行海上測試的「淺水潛航」,媒體詢問,若無法如期交艦,後續怎麼處理?顧立雄會前受訪表示,秉持安全爲原則持續進行必要的相關海測,確實在11月完成相關測試、交艦有相當大挑戰,持續會請海軍、臺船來努力。媒體追問,海鯤號預期違約的話,會罰多少錢?顧立雄說,依約計罰,每天大概19萬元。

針對此次潛艦報告中提到,「主機自動充電功能驗證涉及多方不同廠家共同配合施作,協調廠家排程致增加測試時間,並非遭遇技術瓶頸,現已協調各廠家完成後續測試期程調整,以加速完成多部主機自動充電功能驗證」,民進黨立委羅美玲質詢指出,爲了確保水下戰力不受制於人,必須培養自主設計跟製造潛艦的能力,但過程很困難,所以她想問當初排定預期進程是否過於樂觀?從有到無過程,是不是很多因素沒有考慮到?如今交艦延宕,是不是當初預期進程設定就出問題?

顧立雄說,整個建造過程中,就相關設備或技協協助也好,可能沒辦法完全第一時間能配合,所以這部分確實建造過程中,顯示時程安排沒有辦法如我方想像的說「隨叫隨到」,而面臨時程延宕。顧立雄也說,現在要以淺水潛航標準進行浮航,如果該測試通過,就進行淺水潛航,所有潛航測試一切以安全爲上。

「當初給的時程過於樂觀,所以2025年11月交艦不可能。」羅美玲表示,很多國家有經驗,我方時程是否太快?造艦過程只用5年多,那麼其他國家平均花多少年?顧立雄說,主要看是「成熟量產」或「首次研製」,若爲首次研製,其他國家大概要7年,甚至有高達16年。羅美玲追問,我方怎麼有勇氣5年多要交艦?顧立雄迴應,委員指教是對的,「我們確實在建造時程安排上沒有去理解現實會面臨很多困難」,尤其我們國情所面臨裝備籌獲或原廠請技協人員安排,海軍在報告過程中,可以看到籌獲裝備上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