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鯤號」11月交艦難題曝光 馬文君:先釐清問題再追加經費
潛艦國造推手黃曙光請辭國安會諮詢委員,首艘潛艦海鯤號能否在11月如期交艦,國防部承認挑戰性高。圖/本報資料照片
首艘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號」因主導的黃曙光請辭國安會諮詢委員,外界關注能否如期在11月交艦。立委馬文君指出,國防部今年編列119.5億元后續艦預算,但第一艘潛艦尚未交艦、測試問題也未完全釐清,就急着追加後續艦,這樣的預算安排缺乏說服力。
馬文君是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新任召集委員,她說,「海鯤號」已下水,卻遲遲無法進行潛航測試,外界對安全性與可靠度充滿疑慮。國防部長顧立雄也坦言,對潛艦完成建造有信心,但前置測試確實落後,「11月交艦有挑戰性,會持續努力」。
馬文君指出,今年國防預算編列9495億元,創史上新高。她主張,「該花的要花、不該花的一毛也不能浪費」,將嚴格要求國防部提出完整評估,避免浮編浪費,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在真正提升戰力上。
在軍購方面,馬文君強調,臺灣要的是「符合需求的裝備」,而非只會當冤大頭。買對的比買貴的更重要。她將要求國防部清楚說明裝備效益、後勤維持,並爭取技術移轉,避免陷入只花錢、不增能的惡性循環。
志願役軍人待遇也是核心議題。馬文君說,本會期將要求行政院依法編列預算,落實軍人加給三萬元,留住人才,才能建立國防根基。
對於外界關注的潛艦安全性、可靠度以及是否符合實戰需求,仍存在許多疑慮。她指出,如果第一年計劃都未執行到位,第二年要執行什麼?答案很清楚。
馬文君強調,她不是反對潛艦,而是「審慎把關」。作爲召委,她將堅持三原則:一、預算嚴格把關,避免浪費公帑;二、軍購符合臺灣戰略需求,強化實戰能力;三、軍人待遇提升,讓官兵安心服役。
她表示,國防非兒戲,外交攸關國運。這個會期,她將持續扮演專業監督者角色,守住臺灣的安全底線,確保納稅人的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