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生物併購上海萊士失敗,淨利下降董秘薪酬不降反升

節前,內地上市公司的財報披露進入高潮,在併購大年中成功重組的上市公司業績尤其令人關注,但併購失敗的公司也是股民的焦點,例如海爾生物。

近日,這家公司交出了2024年年報,從披露的成績來看,實現營業收入22.84億元,同比僅增長0.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67億元,同比則減少了9.71%。公司從低溫存儲設備延伸至智慧實驗室、數字醫院等多領域,但"撒胡椒麪"式佈局也導致核心業務的競爭力稀釋。

在高管薪酬方面,總經理劉佔傑薪酬229.5萬元,上一年薪酬爲238.83萬元,降薪9.33萬元。但是董事會秘書黃豔莉薪酬46.96萬元,上一年薪酬爲46.23萬元,漲薪0.73萬元。特別是同時作爲海爾集團控股的上市公司,海爾生物此前曾籌劃吸收合併上海萊士,但最終卻以失敗告終。

淨利潤下滑和盈利能力承壓

尚未找到新舊業務的平衡點

從2024年的情況看,一方面是營收僅僅微增,另一方面是淨利潤下滑。2024年,海爾生物實現營業收入22.84億元,同比增長0.13%,其中生命科學和醫療創新兩大板塊貢獻主要收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2.92億元,同比增長17.01%,顯示出良好的現金流狀況。然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3.67億元,同比下降9.71%,主要受研發投入增加和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

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爲13.41%,較上年減少0.65個百分點,但仍處於較高水平,表明公司在技術創新上的持續投入。不過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有所下降,可能影響公司的長期競爭力。

此外,淨利潤下滑的背後因素還在於2024年同期參股公司股權處置等事項產生的投資收益等非經營性影響因素以及少數股東權益增加‌。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毛利率穩定但淨利率下降,其中毛利率爲47.99%(同口徑還原後爲50.43%),但研發投入高(佔營收13.41%)和費用優化不足導致淨利率下滑。上市公司年報披露了大體的原因,首先是海爾生物的研發投入持續增加,佈局新產業和諸如DeepSeek等大模型應用;其次是低溫存儲業務恢復緩慢,傳統業務增長乏力。

儘管海爾生物在數智化場景方案方面具有優勢,但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方面仍面臨壓力。公司需要找到數智化場景方案和盈利能力之間的平衡,以實現持續增長‌。

在4月初最新的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中,面對投資者提問公司淨利下滑的原因時,公司方面的回覆是,公司2024年淨利潤是基本持平的狀態,主要系過去幾年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佈局新的產品方案,海爾生物2023年的研發費用率達到13.4%,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從多家券商觀點看公司隱憂:一方面,海爾生物爲推廣新業務拓展新市場、廣告宣傳、渠道建設費用大幅增加,銷售人員薪酬支出也水漲船高,侵蝕了利潤空間。另一方面,市場競爭加劇,老牌競爭對手在高端市場持續施壓,而行業新進入者憑藉低價策略搶奪中低端市場,其市場份額被蠶食,競爭力下降。

此外,公司對於海外業務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賴,但在最新增加關稅的背景下,是否會影響到公司和多大程度影響公司尚難定論。

收購合併上海萊士失敗

海爾生物下一次收購在何方?

從該股二級市場的走勢來看,從2022年年初到目前,該股在年線上已經呈現四連跌,上一次股民對該股抱以較大期待,還是要追溯到去年12月份的那次合併事件中。

去年的12月28日,海爾生物發佈了關於籌劃重大資產重組的停牌進展公告,公司正在籌劃由海爾生物通過向上海萊士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上海萊士併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但當時,由於上海萊士的總市值、淨資產和業績遠超於海爾生物,海爾生物計劃合併上海萊士,這場交易也被市場稱爲"蛇吞象"。從商業邏輯看,這次併購本應帶來多重協同效應。

按照行業判斷,海爾生物的低溫存儲設備能爲上海萊士血液製品存儲運輸提供保障。海爾生物的智能化解決方案有望提升上海萊士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合併後新企業在研發、生產、銷售等環節形成完整產業鏈,市場競爭力將顯著增強。血製品行業有"得漿站者得天下"說法。併購若成功,海爾生物將迅速躍升爲行業第二大漿站運營商。可惜雙方對估值存在巨大分歧,使這場本該珠聯璧合的併購化爲泡影。

未來的下一次收購,海爾生物方向會在哪裡?

當年上市時重要股東

與海爾生物如今漸行漸遠

海爾生物上市時的重要股東,近年已多次減持股份。

2024年8月,海爾生物發佈公告稱,擬參與首發前股東詢價轉讓的股東爲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奇君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以下簡稱"奇君投資"),出讓方擬轉讓股份的總數爲635.91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爲2%。

資料顯示,奇君投資爲海爾生物上市時的第二大股東,彼時持股比例爲20.25%。但自2020年開始,奇君投資持續減持,進入2024年,奇君投資多次減持海爾生物股份。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其持股比例已降至4.19%。到四季度末,其持股比例進一步下降至1.54%。

與此同時,另一大股東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在2024年亦多次減持海爾生物股份,2023年底,其持股比例爲8.92%,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已降至4.27%,位列海爾生物第三大股東。到2024年四季度末,它的持股比例進一步下降至3.03%。

另外,雖然不是上市時的股東,但是作爲長期公募基金的惟一代表—華寶中證醫療,其在年報時的倉位也從三季度末時的1.94%降低到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