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的打賞碼,本質還是小費
這事最近挺熱的,海底撈服務員胸前掛二維碼牌子,寫着“如果服務滿意,請打賞¥3.99”,掃碼就直接轉到個人微信收款頁面。
對此,海底撈客服迴應不掃碼不會影響服務。
有網友認爲海底撈是在助長小費之風,這個頭不能開。
我覺得網友說的有道理,我們不需要小費文化。
雖然在國外,小費被視爲常態,服務員在餐廳打工,全靠小費收入,工資佔比很少。
其實,不僅是我們不歡迎小費文化,就連歐美人也對小費文化深惡痛絕,認爲應該摒棄歐美社會的糟粕。
有調查顯示, 66%的美國成年人對小費文化不滿,41%認爲企業應支付更高工資而非依賴小費。
合肥、青島、北京等約20座城市的海底撈門店正在試點這一機制。
掃描二維碼後,顧客可直接向服務員個人賬戶轉賬固定金額3.99元。
有海底撈門店工作人員解釋:“胸牌是一直有的,是看顧客心情打賞的,不給也沒關係。”
這並非海底撈首次嘗試打賞機制,早在2016年,北京部分海底撈門店就開始試點打賞,2021年青島等門店也短暫試行過。
這一次屬於“階段性重啓”,沒想到引起這麼大的輿論風波。
面對輿論發酵,海底撈官方迴應顯得模糊,我們視爲服從性測試。
這種事情對於消費者和服務員都是受損方,只有老闆笑嘻嘻。
海底撈向來以服務品質爲人熟知,顧客的感受應該是第一位的。
雖然客服迴應,打賞不會影響服務質量,但是那一句“不給也沒關係”,就已經把沒給打賞的人至於道德低點了。
顧客在心裡上就已經產生壓力了,這¥3.99元的打賞,給顧客一種吃了蒼蠅的感覺。
看着服務員給你端茶倒水,酸梅汁無限續杯,主動給你涮毛肚,你還忍心不掃碼打賞嗎?
這就是妥妥的情感綁架。
更隱蔽的是潛在的服務歧視。
當收入與打賞掛鉤,服務員自然傾向服務 “大方” 的客人,老人、帶小孩的家庭等支付能力較弱的羣體可能被冷落。
這與海底撈賴以成名的 “無差別服務” 背道而馳。
有網友表示: 海底撈的菜品價格本來就超過普通火鍋店,這個價格本來就是包含了優質的服務了,爲什麼還要再爲服務買單啊?
中國人吃飯,十分講究明碼標價這一點,而服務費也會被寫在賬單之上。
服務員胸前突然冒出來個二維碼,掃了自己心裡不舒服,不掃怕服務員心裡不舒服。
本來開開心來吃頓火鍋,現在變成了現場考試做選擇題,很難不崩啊。
其實不光是打賞問題,現在的餐廳有很多讓人不舒服的地方。
比如餐具額外收費,紙巾額外收費,茶水額外收費,實在是變着法子把顧客當日本人。
以上這些額外收費項,好歹還會寫在賬單上。
其實,按照客服的迴應。
如果打賞也不會影響服務質量,那我爲什麼要打賞。
如果不打賞影響服務質量,那我就出門左轉換家店。
提高服務品質有很多種方式,海底撈偏偏選擇這種噁心人的方式。
胖東來漲工資,海底撈搞小費,這操作高下立判。
只能說,海底撈變了。
那種零壓力免費服務,美甲、擦鞋、零食。。。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
但是現在出現的二維碼,實在太礙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