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海通:A股佈局轉型牛 新興科技是主線 週期金融是黑馬

來源:智通財經網

國泰海通證券發佈研報稱,在4月7日市場大幅波動後,國泰海通證券判斷“中國股市正在進入擊球區,建議重新逐步增加對中國市場的配置”。目前不確定性衝擊後,股市將在衆多確定性支撐下具備投資價值:1)經歷三年出清調整,投資者預期變動的主要矛盾,已經從經濟週期波動轉變爲貼現率變動。2025年當國債利率破2%後,貼現率中無風險利率的降低,帶動增量資金入市是中國股市估值上修的關鍵動力之一。

2)924以來,決策層對於扭轉形勢與支持資本市場的決心明朗。政府表態留有充足的工具箱,明確表示“穩住樓市股市”,預期層面的不確定性是有底的,政策預期或重新升溫。

3)中美競爭已從經貿競爭,邁向了科技與生產力競爭。中國在AI新質生產力領域的進展,推動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經濟成長性。佈局“轉型牛”行情,建議從外需脫敏、經濟結構轉型(內需+科技)、無風險利率下降等方面佈局投資機會。

國泰海通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投資方向一:科技與新消費受益經濟結構轉型加速推進,具備長期增長確定性。關稅摩擦衝擊全球貿易體系,外部不確定性進一步提升,將加速國內經濟結構轉型的推進。一方面,內需刺激政策有望加碼,消費預計是重點方向,考慮人口結構與居民消費傾向變化,以服務消費、悅己消費爲代表的新消費將成爲此輪亮點。另一方面,中美競爭已從經貿領域擴大至科技生產力領域,美國“小院高牆”科技戰略下,進一步提高關鍵環節國產替代以及推進先進技術領域突圍,是中國推動經濟轉型和保持國際競爭力的關鍵。這一背景下,推薦短期業績下行風險不大,遠期成長空間可觀的科技(港股互聯網/半導體/軍工/AI算力/遊戲)、新消費(零售/化妝品)。

投資方向二:週期資源品在供給持續收縮後,有望迎來供需改善。過去幾年國內總需求承壓,週期行業普遍面臨產能過剩壓力。現階段,經過持續調整後,部分行業供需格局有望改善。供給端,近幾年隨着盈利和現金流壓力的持續加大,石化、化纖、建材、鋼鐵、有色等行業虧損企業數量佔比明顯提升,2024年以來均值超過30%,將倒逼中小企業加速退出,現有產能迎來收縮。同時石化、化工、建材、電氣機械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下降,有效控制新增產能釋放。需求端,房地產對經濟拖累最大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後續內需政策發力,部分城市房地產率先企穩,將有效託底週期品需求逐步企穩。綜合來看,部分週期品供需改善值得期待,行業盈利迎來修復。

投資方向三:金融板塊與紅利資產受益無風險利率下降,居民資產向股市傾斜。在無風險利率下行和外貿承壓的雙重疊加影響下,居民資產配置有望向股市傾斜,部分低風險偏好資金保值增值需求較強,紅利資產具備配置價值。考慮到關稅政策暫緩後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建議優選與外需脫敏,業務經營穩定性強、股息率較高的:電力/電信運營商/高速公路。金融股受益增量資金帶動成交活躍,估值中樞將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