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圈上半年淨利增1.2倍:加速第二個萬店計劃,審慎評估海外業務拓展路徑

鍋圈披露出海計劃,5年內將在國內再開萬店。

近日,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鍋圈,02517.HK)發佈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業績公告。今年上半年,鍋圈實現營收32.4億元,同比增長21.6%;淨利潤爲1.9億元,同比增長122.5%;淨利潤率由去年同期的3.2%增至5.9%。

鍋圈董事長楊明超在近日與包括澎湃新聞在內的媒體交流中表示,上半年鍋圈業績符合公司預期,在沒有進行漲價、調價,保證門店基本收益率以及消費者高性價比的情況下,還保持了公司毛利的穩定性。

具體來看財報,上半年鍋圈毛利同比增長17.8%至7.17億元,毛利率爲22.1%,同比下滑0.7個百分點。

對此,鍋圈董事長楊明超向澎湃新聞解釋,毛利率變化源於業務結構調整,過去鍋圈以門店業務爲主,如今已形成產業佈局並實現To B端的破圈。例如,旗下子公司逮蝦記上半年爲盒馬NB店供應蝦滑。今年上半年,鍋圈旗下7家自有工廠在B端銷售額達5.6億元。To B銷售毛利率低於To C,拉低了整體毛利率。核心的萬店連鎖業務板塊毛利率高於整體毛利。

值得關注的是,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向淨利率的轉化效率較高,楊明超表示未來淨利率將持續穩步提升。

鍋圈於2023年11月2日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鍋圈食匯是鍋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明星品牌,也是中國一站式在家吃飯餐食產品品牌。2024年元旦,鍋圈提出“社區央廚新鍋圈”戰略,希望擺脫食材超市的品牌形象。楊明超在此次採訪時指出,超市和便利店不可能有5.9%的淨利潤率,鍋圈披了生鮮的外衣,但做的是餐飲零售,通過調味料和烹飪技法以及鍋具的組合來做出更多的吃飯方案。

產品佈局方面,鍋圈過去9年聚焦“把火鍋和燒烤帶回家”。楊明超表示,今年燒烤品類銷售佔比已顯著上升。公司計劃繼續加大燒烤品類佈局,將西餐牛排、日韓烤肉推向家庭場景,並計劃將東北市場試點的東北烤肉產品推向全國。

2023年起,受消費環境、市場結構變化影響,鍋圈啓動“蹲苗計劃”,暫停門店擴張,轉而聚焦老店運營優化與鄉鎮下沉市場探索,並於2024年下半年重啓增長模式。

“最近兩年新店增長不多,但是達到了我們的目標。”楊明超表示,當時鍋圈部分門店增長停滯,疊加消費者消費更趨謹慎導致客單價下降,此後公司通過推出套餐與爆品、強化線上賦能、深化品牌下沉、優化會員運營及延展消費場景等舉措,提升老店業績,重拾加盟商與公司信心。

截至2025年6月30日,鍋圈全國門店總數達10400家,較去年同期淨增740家,其中新型鄉鎮門店淨增270家。同時,鍋圈加快推進無人智慧門店改造,累計已有超過2000家門店完成無人化升級。

基於調整成果,楊明超透露,鍋圈下半年將加速門店拓展,計劃在農貿場景(餚餚領鮮)、社區場景(鍋圈小廚)、鄉鎮場景(BC一體化與電倉一體化新鄉鎮門店)等四大場景同步開拓,5年內將推動第二個萬店目標達成,目標迴歸最快增長水平。此次半年報中也明確,將通過新鄉鎮店重點拓展縣鄉市場,升級加盟商管理體系,培養事業型加盟商。

財報指出,公司持續豐富中西餐、飲品、冰品、夜宵等產品矩陣,並針對縣鄉市場制定差異化產品策略,增強新鄉鎮門店競爭力。新業務探索中,楊明超透露,酒飲便利店項目穩步推進,通過投資精釀、果汁企業構建產業基礎,計劃依託家庭消費場景打造自有品牌酒飲生態,“我認爲菸酒店會迎來結構性調整。”

此外,鍋圈正審慎評估海外業務拓展路徑。財報指出,集團計劃初步探索海外區域市場,審慎評價及選擇合適的地點,嘗試佈局銷售本集團的產品,向外輸出供應鏈能力。

楊明超表示,出海是爲未來準備,模式包括四種,以商業模式出海解決屬地供應鏈問題;以產業園區出海,先建供應鏈做To B再發展To C;直接在海外創新品牌以及併購餐飲品牌。目前鍋圈已成立兩支團隊,分別考察東南亞的越南、泰國、柬埔寨市場及歐洲市場。不過楊明超也指出,鍋圈目前的業務重心還是以國內的市場開拓爲主。

談及下半年的業績展望,楊明超透露,通過四年燒烤品類培育,公司已填補業績“淡季缺口”,今年五至八月均實現盈利,未來將形成全年均衡銷售格局。楊明超還表示,上半年營收佔比約40%,下半年佔約60%,在客單價下降難題解決及門店運營效率提升的支撐下,下半年營收與利潤有望保持同等增長規模與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