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長吳昭軍退休!新人上任 煙捐、加熱煙、類煙品三難題成燙手山芋
▲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右一)。(圖/ETtoday資料照)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日前政院證實國民健康署署長吳昭軍於7月底屆齡退休後,將由成大醫院小兒部小兒感染科主任沈靜芬接任,民間團體亦密切關注未來國健署針對菸害防制與新興煙品管理之政策方向,包含煙品健康捐16年未調、指定煙品(加熱煙)健康風險評估、類煙品(電子煙)及指定煙品必要組合元件(加熱煙機器)查緝等三項工作,均未能在吳昭軍署長任內拍板,三大政策難題將成新署長燙手山芋。
首先,煙捐自民國98年調整爲20元后,迄今已超過16年未調漲,法規明定兩年評估調整形同具文,國健署雖曾召開多次專家會議,會中部分專家亦建議調漲煙捐,卻仍未拍板定案。
對此,有反煙民團聲音認爲,提高煙價可有效降低吸菸人口,應參考香港、新加坡等經驗,定期調整煙稅捐,落實控煙政策,有助降低青少年吸菸率。
在立法院方面,則有委員提案修法,參考英國、法國等國「自動調整機制」經驗,主張將煙捐與消費者物價指數掛鉤,設計物價累漲達3%即啓動調整的規範,藉由具體條件及程序取代行政裁量,提升政策穩定性與可預期性。另立院法制局於七月初更提出「美國煙稅調整趨勢之研析」報告,建議國健署參酌美國「2023 年菸草稅公平法案」,建立稅率隨通貨膨脹採取自動調整公式,避免煙品實質價格因通膨而遞減,導致煙捐金額縮水,連帶影響長照、社福等措施。至於煙捐長期動漲是否於新署長上任後改變,仍有待觀察。
其次,對於加熱煙健康風險評估審查在業者送件後歷經超過兩年,已有知情人士透露將在吳署長卸任前放行,「不要讓接任者爲難」,包含菸酒公司、美國及日本煙商的產品均可能過關,由於業者持續操作街頭陳情與走私議題,審查時程也逾法定期限,菸酒公司工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更投書媒體,指出加熱煙產品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作業進度遲緩,導致大量未經覈准、未繳納稅捐的非法產品持續流入市面,對紙菸銷售更是遭嚴重排擠,年營收損失估計高達9億元。有業界人士分析若於七月底新舊署長交接之際公佈結果,對國健署的負面批判也能降到最低,但不免將成爲反煙團體與在野立委質疑主管機關只有政治考量、不顧公衛需求與民衆健康。
第三項新署長上任後要面對的難題,則是類煙品(電子煙)和指定煙品必要組合元件(加熱煙機器)如何稽查的困境,業界人士指出,電子煙和加熱煙機器外型幾乎相同,無論海關、衛生局、警方或校園師長教官根本無從分辨,且新興煙品推陳出新的速度相當快,各煙商前年送審的品項在市場上早已迭代更新,屆時合法掩護非法的亂象必然出現,更微妙的是,針對加熱煙機器的保固維修、二手買賣、甚至周邊產品如保護殼、吊飾和應用程式APP,都未見主管機關訂定賣場實體與網路線上的稽查作業要點,本質上屬於3C產品的加熱煙機器能在哪裡賣?現場銷售人員怎麼介紹使用說明?都充滿煙品廣告行銷的疑慮。對此,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也指出,近來傳聞有加熱煙品項將通過審查上市,行政院應立即建立「新興煙品查緝平臺」,加大稽查取締力度,確實斷絕網路行銷,全方位控管新興煙品的廣告行銷與輸入,也爲加熱煙通過審查後何時能上架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