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川普關稅延延延 安了?專家:經濟在劫難逃
美國總統川普在4月2月他所謂的「解放日」發佈了涵蓋全球的「對等關稅」措施,又在4月9日該關稅生效短短數小時後宣佈除中國外,其他國家的關稅暫緩90天。在這段寬限期,美國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貿易談判進展緩慢,迄今只與英國和越南達成協議,並與中國就貿易戰停火達成協議框架。
隨着暫緩「對等關稅」的原定期限逼近,川普政府週一(7月7日)發佈了對14個國家的新稅率,但也宣佈這項措施再度延至8月1日生效。
川普週二在Truth Social上發文稱「8月1日」開徵對等關稅這個日期不會再更改或延長。
這措施再度延後,雖然使企業面臨的不確定性延長,但也給了美國的貿易伙伴更多時間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以避免高關稅。
主流經濟學家可能會對這個結果大聲歡呼。大多數經濟學向來都不喜歡關稅,稱研究顯示關稅往往給開徵的國家帶來不利的影響,其勞工和消費者都是受害者。雖然他們也認同自由貿易可能帶來的問題,但很少認爲提高關稅會是解決之道。
迄今川普關稅並未大幅推升美國的通膨、沒有顯著減緩其經濟增長,也沒有削弱其就業成長。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總喜歡說通膨是「沒有吠的狗」(the dog that didn't bark,應該發生而未發生的事,因而可能成爲關鍵線索)。但經濟學家認爲,通膨和就業對關稅的反應可能延遲到來,或許會在今年底纔開始惡化,這場暴風雨前的寧靜給川普政府帶來了一種虛假的安全感。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經濟學教授Antonio Fatas在接受CNN訪問時表示,自由貿易的利大於弊,即使在富裕的國家也是如此。美國已受益於開放,歐洲也受益於開放。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全球市場策略師Hugh Gimber表示,一個國家實施低關稅或零關稅時,便可專注於其具有優勢的經濟活動,並出口這些商品和服務。如果提高關稅,就無法維持相同程度的專業化,結果就是勞動生產力下降。這些勞動力原本可以在經濟的其他地方、在那些擁有更大競爭優勢的領域中得到更好的利用。
此外,川普想利用關稅來創造就業可能事與願違,研究發現提高進口關稅會導致失業率不降反升。
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經濟學教授Doug Irwin表示,這與進口商品成本提高有關。一些研究顯示2018年美國開徵鋼鐵關稅導致就業流失,而非增加,因爲下游相關產業聘用的人要比鋼鐵業本身的就業人數多太多。聯準會的一項研究發現2018-19年美國提高關稅使投入成本攀升,進而導致美國製造業就業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