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川普關稅對比英國脫歐 將如慢火煎熬經濟
兩者相同點是,兩個事件都顛覆了多年以來深度整合的自由貿易,企業、經濟和金融市場如何反應,也都具有比較性。
英國在2016年公投決定脫歐,並在2020年1月底正式退出,當年年底生效。當時被認爲會引發金融市場動盪,但是在一開始時並沒有發生。
兩次事件發生後,兩國貨幣均出現大幅貶值,公投之後英鎊大幅下跌,川普在四月宣佈關稅後,美元暴跌,這在一定程度上抵銷了負面影響,例如對擁有大量海外收入的跨國公司而言。
由於沒有發生「大爆炸」式的經濟危機,許多人說,政策是對的。但是事實證明,持久的遺害是經濟潛力的緩慢消耗,以及GDP的損失,而這些也被其它逆風因素所掩蓋。
在英國,新冠疫情的衝擊,掩蓋了脫歐的影響評估,當季的GDP也沒有出現負成長,似乎也增加了脫歐者的力量。但是在經歷兩次打擊之後,經濟幾乎陷入停滯。
受到英鎊走弱的影響,英國股市在公投後的一年,表現同於標普500指數,之後開始長期表現不佳。從2018年開始,英國股市表現落後MSCI指數約35%。更重要的是,英鎊匯率花了八年時間,表現才恢復到公投前的水準。
到現在,很少有經濟學家會懷疑脫歐對英國經濟的影響。
美國關稅是完全不同的,因爲它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深遠影響。但也存在一些相似之處,特別是在市場反應和初期韌性方面。
經濟學家預估關稅將導致美國GDP減少0.5至1.0個百分點,這相當於流失1500億至3000億美元。這雖然痛苦,但是對於一個經濟成長率約2%、進口商品僅佔GDP 11%、科技和AI科技正在推動巨大成長的美國經濟而言,不會引發立即性危機。
如同前白宮經濟顧問Jason Furman在紐約時報刊載的一篇文章指出,關稅帶來的傷害可能不是一次性打擊。他認爲0.5%的GDP損失,相當於美國每個家庭拿出約1000美元,然後把錢燒掉,然後每年都這樣做,永遠如此。
最後,把英國拿來做比較,主要是在凸顯出:在適應性強、韌性十足的現代經濟體中,如此巨大的經濟政策變化,其利害得失不一定能在辯論中獲得釐清和解決。
結果可能是不會出現經濟大崩盤。如果出於政治動機的政策,表面上可行,並且短期可以抵擋逆風,但最終在很長的一段期間內拖累經濟,這聽起來讓人不安。
YouGov最新民調顯示,有56%英國人認爲脫歐是錯誤的,高於31%的贊成。這距離他們公投決定脫歐已經有9年,當時是以微弱優勢通過。而川普關稅政策目前尚未有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