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火線/恐怖的報酬:731與「愛國主義」票房密碼

▲《731》選在「九一八事變」94週年當天上映。(圖/翻攝自微博)

文/朱錦華

中國大陸的「愛國主旋律」電影《731》票房大賣,首日飆破人民幣3億元,據稱打破中國影史首映日總場次冠軍等10項紀錄。電影平臺「貓眼」預測最終票房上看15億(約新臺幣60億元)。該片刻意選在「九一八事變」94週年的9月18日上映,有人認爲是有意「挑動中日緊張關係」。我個人認爲,應該是商業操作。無可否認,從票房看,這項操作是成功的。

各個民族或國家,每逢重大歷史事件週年,都會舉辦紀念活動。無可厚非,這是凝聚國內人民向心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日本每年都紀念廣島原爆;臺灣不也每年都紀念「二二八」?中國大陸碰到「抗戰勝利80週年」這種重大日子,你指望他們不大肆舉辦紀念活動,是否太過天真?而片商湊熱鬧撈一筆,也是必然這,因爲這是重大商機。

▲《731》的導演趙林山。(圖/翻攝自731官方微博)

個人認爲,「挑動中日緊張關係」之說被誇大了(因爲這對中國並無好處),但製片方有「消費人民的愛國情緒」之嫌,卻是十分明顯。然而,跟上一部「愛國主旋律」的影片《南京照相館》相比,《731》的製作顯得相當粗糙,整體成績近乎不及格。

關東軍「731部隊」拿活人進行實驗這個題材其實並不新鮮。相信不少人都看過、或至少聽過臺灣導演牟敦沛在大陸拍攝、1988年的作品《黑太陽731》。該片的血腥、恐怖、暴力程度一點也不輸給新版的《731》,以致它成爲香港實施分級制度以來,第一部「港產三級片」。

▲牟敦沛導演的《黑太陽731》。(圖/劇照)

由於當時香港觀衆對這項史實所知甚少,觀影時普遍感到震驚,也催高了該片的票房(超過1100多萬港元)。但兩個版本的《731》,同樣遭到「以低級剝削片手法處理嚴肅主題」的批評。

說起來十分諷刺。讓本來鮮爲人知的「731部隊」罪行,變成廣爲世人知曉的最早揭發者,是日本人自己。日本小說家森村誠一在1981年出版了半紀實作品《悪魔の飽食》(後來又出版多本續作)。裡面曝光了許多駭人聽聞的細節:包括被實驗的對象沒有名字,一律變成只有編號的「馬路大」(日語まろだ,意指原木)、以及細菌戰的實驗過程等。牟敦沛當初就是因爲看到這本書,纔有了拍攝《黑太陽731》的想法。

"

▲日本731部隊新事證,自己人少年兵也不放過 。(圖/翻攝自央視)

儘管日本極右派曾極力否認「731部隊」的罪行,但是日本公共電視臺NHK在2017年8月13日播出了紀錄片《731部隊的真相——精英醫者與人體實驗》,等於打臉了日本極右派的說法。

二戰時日本搞活體解剖實驗,並不單單隻在中國哈爾濱秘密進行。日本著名小說家遠藤周作在1958年發表的作品《海與毒藥》,內容即取材自發生在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的活體解剖事件(實驗對象是飛機被擊落後、跳傘被俘的美軍)。1986年,該小說被導演熊井啓拍成同名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