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客運「年收3.47億補貼仍慘賠」喊停14路線 公路局:待協商
▲國光客運半年內2度延遲發薪,更積欠銀行團20多億元。(圖/國光客運提供)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客運業營運困難,國光客運半年內2度延遲發薪,更積欠銀行團20多億元,近日向交通部公路局提出14條路線停駛規劃。公路局表示,去年對國光客運營運補貼(含連假疏運)約3.47億元,對於業者有意停駛路線將視其提出的方案協調,盼以不影響運輸服務爲前提。
國光客運今年2月發內部信指出,由於政府9千萬餘元補助(貼)款項未到位,員工薪資無法如期匯入,但公路局指出,是業者來不及在年前提出申請,已協助完成申請併發放。近日又有員工爆料,公司7月薪資延遲發放,已是半年內2度延遲發薪。
儘管國光客運強調目前營運一切正常,但其疫後累積貸款30億元,部分還款後,迄今仍欠20多億元,財務狀況引發擔憂。在銀行團要求瘦身和減少虧損路線下,國光客運擬停駛14條虧損路線,並出售土地和房舍活化資產。
對此,公路局近日已出手強制6條路線進行階段性調整整並,包括9117高雄-臺17線-墾丁、9127高雄-臺88線-東港-大鵬灣、9188高雄-臺88線-鵝鑾鼻、9189高鐵左營站-臺88線-小灣、1773屏東-恆春、1780屏東-佳冬-枋寮等。
公路局表示,去年對國光客運營運補貼(含連假疏運)約3.47億元,包括連假疏運優惠補貼、票價差額補貼、部分路線票務補貼等,目前國光客運6條路線已暫時整並,其餘8條中長途南部路線將進一步與業者討論處理方式,待業者提出相關方案再討論,盼以不影響原有運輸服務爲前提。
國光客運總經理任季男表示,目前國光客運每個月油料支出約5千萬,加上其他廠站租金、行政開銷、貸款利息等,每月支出高達2億元,加上疫後旅客移轉至臺鐵和高鐵、國道假日塞車導致行車時間長,長途路線旅客迴流不如預期,面臨經營困境。
任季男指出,在銀行團建議下,已跟公路局協調,希望停駛虧損比較嚴重的14條路線,這些路線平均載客率不到10人,有時候甚至不到5人,一年虧損將近2億元,而停駛路線大多有其他業者營運,或已找其他業者協商代駛,會將民衆影響降到最低。
事實上,疫後客運業缺工、載客率不佳,不少業者難以獨立支撐路線,都轉由其他同行代駛或聯營,昔日競爭關係也轉爲合作共存,像是亞通客運5672中壢-國軍桃園總醫院因駕駛不足,暫時改由桃園客運代駛;國光客運及統聯客運2023年也首度聯營臺北-彰化、臺北-員林、臺北-屏東等6條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