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標“鐵籠頭”,守護兒童“腕上安全”

原標題:國標“鐵籠頭”,守護兒童“腕上安全”

5月1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官網公開徵求對《兒童手錶安全技術要求》強制性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其中對電池安全、網絡沉迷防治等多方面提出具體要求。這意味着,兒童手錶將套上“鐵籠頭”,告別“野蠻生長”。

兒童手錶面世十多年,如今已成未成年人“標配”。數據顯示,目前中國5歲至12歲的兒童數量約爲1.7億人,兒童智能手錶的市場普及率約爲30%,基本上每3個孩子中就有1個是“手錶族”。

然而,兒童手錶日益花哨的功能之下,安全隱患比比皆是。從“毒答案”頻現到誘導消費,從隱私泄露到過度娛樂化,有些平臺甚至故意誘導遊戲“氪金”,縱容兒童色情……兒童手錶的種種問題不僅背離了其標榜“守護成長”的設計初衷,更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構成了潛在威脅。

如今,工業和信息化部針對兒童手錶亂象出手立規矩。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規定,手錶不可預置包含遊戲、小說等娛樂導向功能的應用,不可設置開屏廣告;不向應用程序默認開放麥克風、攝像頭、定位、通訊錄、短信等權限;支付功能開通需家長同意;AI問答必須用審覈過的固定知識庫,每條回答都有人工審覈;應支持設置可使用時長和可使用時段;在安全方面,對手錶材料、邊角設計、電池安全性以及防水等級等都提出嚴格要求。這些規定猶如一場及時雨,直擊兒童手錶亂象的要害,爲規範市場、保障兒童權益提供了有力支撐。

兒童手錶的亂象治理,不僅是對一個行業的規範,更是對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環境的深度呵護。正如中央網信辦等部門所強調的,要“奔着問題去、盯着問題改”,以雷霆手段整治亂象。期待這一標準能夠儘快出臺並實施,讓兒童手錶迴歸兒童服務屬性,才能真正成爲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好幫手”而不是“絆腳石”。家長和全社會也應加強對兒童使用智能設備的監管和引導,共同爲孩子們營造安全、健康、綠色的數字童年。(莫蘭)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