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已超30萬億元!理財市場進取型投資者有明顯增加

7月25日,銀行業理財登記託管中心發佈《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5年上)》,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理財市場整體存續規模爲30.67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38%,同比則增加了7.53%。今年上半年,累計新發理財產品爲1.63萬隻,累計募集資金爲36.72萬億元。

上半年創造收益3896億元

從產品投資性質看,固定收益類產品仍是理財產品中的主流,截至上半年末的存續規模佔比達到97.2%,較去年同期增加了0.32個百分點。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指出,隨着利率不斷下降,固收類產品的長期收益中樞或也將呈下降趨勢。他認爲,低利率時期,純固收產品收益率的吸引力逐步降低,“固收+”產品未來仍會呈增長態勢,成爲理財規模增長的重要發力點,全年規模增長有望突破1萬億元。他預計,全年整體理財規模有望達到33萬億元以上。

根據《報告》,今年上半年,理財產品平均年化收益率爲2.12%,較去年全年的平均收益率(2.65%)有所收窄。

從收益規模看,今年上半年,理財產品整體收益穩健,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389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18%。其中,銀行機構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599億元;理財公司累計爲投資者創造收益3297億元。

國信證券近期研究報告指出,銀行理財過去依託收益平滑信託等模式“削峰補欠”,實現了較多浮盈積累,根據監管要求,後續要逐步釋放收益,迴歸淨值型運作模式;後續銀行理財更應考慮通過交易策略減少銀行理財波動水平,如加大短久期資產買入,同時將資金委託給公募基金以增厚收益。

進取型投資者佔比明顯增加

根據《報告》數據,2025年上半年,理財投資者數量維持增長態勢。截至2025年6 月末,持有理財產品的投資者數量達1.36億個,較年初增長8.37%。其中,個人投資者數量較年初新增1029萬個,機構投資者數量較年初新增19萬個。

在個人投資者中,風險偏好爲二級(穩健型)的仍是多數,截至今年上半年末的佔比爲33.56%。

對比來看,五級(進取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佔比較去年同期有明顯增加,增幅達到1.25個百分點;同時,風險偏好爲一級(保守型)的個人投資者數量佔比較去年同期則增加了1.03個百分點。

7月11日,金融監管總局發佈《金融機構產品適當性管理辦法》,要求金融機構瞭解產品、瞭解客戶,將適當的產品通過適當的渠道銷售給適合的客戶。相關規定將自2026年2月1日起施行。

《報告》專欄文章指出,目前機構已通過產品風險等級評定、銷售管理等相關制度辦法做好頂層設計,協同銷售渠道嚴格把控投資者適當性管理系統關卡。同時,還通過動態問卷、客戶行爲分析等多維度數據,精準刻畫客戶真實風險偏好與投資目標,真正瞭解投資者。

責編:萬健禕

校對:彭其華

版權聲明

" Type="normal"@@-->

證券時報各平臺所有原創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我社保留追究相關行爲主體法律責任的權利。

轉載與合作可聯繫證券時報小助理,微信ID:SecuritiesTimes

" Type="normal"@@-->

END

" Type="nor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