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理財規模超31萬億元,固收產品收益率明顯回暖

4月理財市場新發產品數量小幅回落,但含權理財發行再度提速。據梳理,4月共有81只混合類產品新發,環比增長42%。理財產品新發業績比較基準仍有下行趨勢,其中固收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已連續多月下降,而混合類、權益類產品新發業績比較基準則在4月實現回升。

從銀行理財存續規模來看,在4月呈現明顯增長態勢。據中信證券測算,4月銀行理財規模上升2.1萬億元至31.3萬億元,環比增長7.35%,同比增長6.83%,基本回歸歷史高位。預計主要受季節性迴流、債市表現較好帶動理財收益回暖等因素影響。數據顯示,封閉式固收類產品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環比上漲1.94個百分點至3.69%。

含權理財發行提速,業績比較基準同步回升

4月理財產品發行放緩,據同花順數據梳理,2025年4月,銀行理財市場新發人民幣理財產品4605只,環比3月小幅收窄143只。其中,32家理財公司共發行理財產品3700只,佔比79%,94家銀行發行理財產品905只。

理財公司中,興銀理財新發理財數量領先,4月發行理財產品360只,其次是華夏理財、平安理財,分別發行產品310只、239只;銀行機構中,新發理財數量排名前三的是天津銀行、杭州聯合銀行、上海農商銀行,分別發行產品111只、32只、32只。

按投資類型劃分,固定收益類產品共計4507只,佔比超97%,主要投資於同業存單、銀行存款、債券等固定收益類資產,仍在理財市場佔據主導地位。

含權混合類理財產品發行持續升溫,共新發81只,環比增加24只。權益類產品方面,共有6只產品新發,均爲華僑銀行、南商(中國)發行的開放式代客境外理財。另外,還有11只商品及金融衍生品類產品發行,爲寧銀理財皎月靈活穩利掛鉤型封閉式理財136號(安盈款)及招銀理財招越臻選聯動((DCN)28號等招越系列產品。

對於混合類理財產品發行提速的原因,蘇商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杜娟分析道,一方面,政策支持理財資金參與資本市場,提升權益投資規模,銀行理財子不斷加強債券、股票、貴金屬等各類投資品的投資管理能力,挖掘資本市場上優質資產,推出更多有吸引力的產品。另一方面,目前存款利率及固收理財業績比較基準下行期,投資客戶對混合類理財的青睞上升。

據梳理,4月新發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依舊維持小幅下行。普益標準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4月,理財公司新發開放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爲2.11%,環比下跌0.03個百分點;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爲2.66%,環比下跌0.1個百分點。

但從投資性質來看,固收類新發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延續下調的同時,混合類、權益類產品新發業績比較基準已有所回升。

4月理財公司開放式、封閉式固收類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爲2.08%、2.66%,環比下跌0.03個、0.10個百分點。據梳理,2024年12月-2025年4月,理財公司開放式固收類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爲2.41%、2.34%、2.30%、2.11%、2.08%,已經連續5個月下調。相比較下,4月理財公司封閉式混合類、權益類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分別爲2.77%、6.00%,環比上漲0.11個、2.16個百分點。

杜娟解釋道,新發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反映了各方對固收產品未來收益率的預期,雖然4月實際收益率有階段性回升,但長期看,市場利率維持在低位區間、債市震盪調整、同業存款利率自律機制實施、高收益率資產陸續到期、新的高票息資產稀缺,固收類產品收益率下行趨勢未改。理財產品管理運營日益規範化後實際收益率順應市場波動,業績比較基準也相應下調。

理財規模增至31萬億元,固收產品收益率上漲

在經歷3月整體規模季節性回落之後,4月理財規模實現大幅增長,多家機構表示已增至歷史高位。

“從歷史數據來看,銀行理財規模呈現顯著的季末回落、季初回升特徵。3月季末回表以及債市波動導致理財規模短期收縮,而4月初隨着季末考覈結束,資金重新迴流理財市場,推動規模快速修復。”據中信證券測算,2025年4月這一趨勢延續,銀行理財規模上升2.1萬億元至31.3萬億元,環比增長7.35%,同比增長6.83%,超越季末前水平並創年內新高。與此同時,回升幅度超過2022年和2023年同期水平,基本回歸歷史高位。

華源證券也披露道,4月理財規模季節性大幅增長,首周衝存款資金迴流,理財規模增長了1.3萬億,此後進一步增長。當月增幅超過2021-2024年的4月1.99萬億的平均增量,幾乎處於歷史最高位。

對於理財規模明顯增長的原因,專業人士分析認爲,主要受季節性回升、銀行理財機構策略調整、債市影響下固收產品收益率回升等因素驅動。

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指出,4月理財規模高增,一是受季節性因素影響,4月是傳統的理財旺季,3月季末迴流銀行體系後一般都會在4月初重新流回理財市場,推動理財規模增長;二是受市場環境變化影響,3、4月債市表現相對穩健,投資者風險偏好有所下降,更傾向於選擇收益穩定的銀行理財產品。

據普益標準數據顯示,4月固收產品收益率明顯回暖。截至2025年4月末,全市場存續開放式固收類理財產品(不含現金管理類產品)、封閉式固收類理財產品的近1個月年化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分別爲3.23%、3.69%,環比上漲1.53個、1.94個百分點。

“4月債市表現較好,固收類理財收益率階段性回升。”華源證券也分析道,2025年3月下旬,債市明顯好轉,帶動3月份純固收類理財平均當月年化收益率回升至3.05%。4月債市進一步上漲,當月純固收理財平均年化收益率回升至3.35%。

而在經營策略調整方面,中信證券提到,一季度銀行通常以攬儲“開門紅”爲業務重心夯實表內流動性,信貸投放壓力得以階段性緩解。進入二季度後,存款利率持續下行削弱存款吸引力驅動資金遷徙,銀行轉而將營銷資源傾斜至理財產品。理財機構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和豐富銷售渠道等方式,進一步增強市場競爭力。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5月20日起新一輪主要銀行存款掛牌利率的集中調降,基於理財產品比價優勢,“存款搬家”現象或助推理財規模進一步增長。

周毅欽指出,銀行存款利率下調,理財產品的相對收益優勢凸顯,將進一步吸引資金從存款轉向理財,從而帶動規模增長。

中信證券也預計,新一輪存款降息落地,有利於銀行控制利息成本,但同時也會加大攬儲難度,銀行理財等低風險資管產品迎來增量資金。同時將推動“存款搬家”繼續,年內理財規模可能突破33萬億元的歷史高點。

文/錢曉睿

編輯/王欣宇 徐楠

(綜合自同花順、普益標準、華源證券、中信證券)

(編輯:錢曉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