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網絡交易平臺向經營者收取佣金等行爲(政策解讀)
5月25日,《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爲合規指南(徵求意見稿)》發佈。市場監管總局價監競爭局有關負責同志就徵求意見稿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爲什麼要針對平臺收費制定指南?
答:近年來,我國平臺經濟快速發展,涉及數千萬網絡經營主體、衆多靈活就業人員、9億多網絡消費者,賦能千行百業。平臺經濟健康發展,關係到整個生態持續繁榮。平臺企業開展經營服務過程中,會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佣金、抽成、會員費、技術服務費、信息服務費、營銷推廣費等,這些費用構成了平臺收入的基本來源。同時,平臺內經營者也反映,平臺存在收費名目繁多、計算方法複雜、收費不透明等問題。許多平臺企業內部收費合規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收費風險防控不足。
《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七條規定經營者定價,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平臺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不合理費用。爲指導平臺企業加強收費行爲合規管理,進一步推動平臺收費公平、合法、誠信,市場監管總局起草指南,指明平臺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合理制定收費標準,爲規範平臺收費行爲提供基本指引。
問:指南對平臺企業建立收費合規制度提出哪些要求?
答:指南出臺後,平臺要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將平臺收費合規納入內部合規組織建設、管理制度、風險管控、培訓等。一是健全合規管理組織、配備合規管理人員。二是及時將有關平臺收費的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要求轉化爲平臺內部合規制度,並建立動態更新機制,確保合規管理體系的適應性和有效性。三是建立不合理收費風險識別評估機制,及時識別處理收費合規風險。四是加強防範不合理收費風險合規事前審覈機制建設,在出臺、修改平臺收費規則或組織實施涉及平臺收費有關經營活動前,由平臺內部的合規管理組織或人員對涉及平臺收費的合規情況進行審覈。五是建立防範不合理收費風險合規培訓機制,對相關人員特別是平臺企業相關負責人進行培訓,提升合規意識和能力。六是營造收費合規文化氛圍,增強相關人員特別是平臺企業相關負責人的收費守法合規自律意識。
問:指南對強化平臺收費公開透明提出哪些要求?
答:一是明確平臺收費規則公示義務。平臺應當在首頁顯著位置,向平臺內經營者或其他收費對象持續公示平臺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協議內容、規則信息或信息的鏈接標識。平臺在收取營銷推廣費時,應當清晰公示項目、規則、標準,確保平臺內經營者可以準確覈對費用。
二是明確修改規則需依法公開徵求意見。平臺修改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平臺服務協議內容或交易規則,應當在首頁顯著位置公開徵求意見,公示期不少於7日。對平臺內經營者反映集中的問題,應當進行研究評估,對不合理的收費規則及時修改完善。
三是明確收費規則歷史版本保存時間。平臺修改涉及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平臺服務協議內容,應當完整保存修改後的版本生效之日前三年的全部歷史版本,確保平臺內經營者或其他收費對象能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下載。
問:指南明確規定了平臺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哪些不合理費用?
答:根據平臺收費的熱點輿情、平臺內經營者反映較爲集中的問題,指南將平臺不合理收費細化爲多種具體情形,明確規定:平臺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重複收費,只收費不服務、少服務,轉嫁應當由平臺自身承擔的費用,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提供其基礎經營數據的費用,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購買服務或者參加推廣、促銷活動並收費,利用不合理的保證金等形式變相收費或提高收費標準,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平臺內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等。從總體上看,判定平臺收費是否合理,可以結合成本、市場供需狀況、行業屬性、同類平臺收費情況等相關因素綜合判斷。
問:指南的出臺將對平臺經濟有何積極影響?
答:總體上看,指南的出臺,標誌着我國平臺經濟監管政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指南以問題爲導向,針對糾治平臺收費不透明、不合理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還強調平臺企業的自我規範、自我監督,提高平臺企業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的主動性,推動形成政府監管與企業自律相結合的治理格局。對保障平臺內經營者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作出明確規定,鼓勵平臺採取多種措施降低經營者負擔,提供讓利或減免扶持,對平臺內經營者有關收費問題的關切也要及時予以反饋。未來,指南的落地實施,將有助於平臺企業優化收費合規建設,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構建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26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