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經營者負擔 網絡交易平臺新規範來了!
中國商報(記者 趙熠如)7月3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正式發佈並施行《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爲合規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南不僅規範了平臺收費行爲,還倡導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這標誌着我國平臺經濟監管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並將有力推動平臺收費行爲透明化、合理化。
完善平臺經濟監管政策體系
指南對網絡交易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佣金、抽成、會員費、技術服務費、信息服務費、營銷推廣費等收費行爲進行了規範。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從總體上看,指南的出臺標誌着我國平臺經濟監管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指南以問題爲導向,針對糾治平臺收費不透明、不合理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還強調平臺企業的自我規範、自我監督,提高平臺企業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的主動性,推動形成政府監管與企業自律相結合的治理格局。
未來,指南的落地實施將有助於平臺企業優化收費合規建設,推動行業健康發展,構建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和諧共生的良好生態。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數字生活分析師陳禮騰告訴中國商報記者,從長遠來看,指南的出臺,其核心目標在於通過制度約束與引導,推動平臺收費行爲透明化、合理化。
“不過,該舉措在短期內也會給平臺帶來一定的挑戰。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短期內平臺需調整依賴‘算法定價’‘流量變現’的盈利模式,轉向增值服務等路徑,中小平臺可能因合規成本面臨生存壓力,行業分化或進一步加劇。從長期來看,政策將倒逼企業技術創新,推動商業模式從‘流量收割’向‘生態共建’轉型。”陳禮騰說。
多措並舉規範平臺收費行爲
指南對平臺的收費行爲進行了規範。
指南提出,平臺根據自身經營成本,基於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交易習慣等因素,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充分考慮平臺內經營者經營狀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合理制定收費標準。
指南還明確,平臺開展宣傳推廣、促銷等活動,應當遵循平等自願原則,不得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參加並收費。平臺應當嚴格履行向平臺內經營者作出的減收、免收費用的承諾。平臺應當根據經營需要和交易風險審慎評估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保證金的必要性。經評估,必要性不充分的不得收取保證金。
“平臺經濟健康發展離不開定價改革。現階段,平臺企業在定價上具備很高的話語權,這讓平臺上的商家和消費者處於劣勢地位,導致不公平、不合理的定價頻繁出現。指南主要是規範平臺定價行爲,提高平臺定價透明度,要求平臺及時反饋用戶對定價的質疑,有利於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指南中將平臺不合理收費細化爲多種具體情形,明確規定了平臺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重複收費,只收費不服務、少服務,轉嫁應當由平臺自身承擔的費用,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提供其基礎經營數據的費用,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購買服務或者參加推廣、促銷活動並收費,利用不合理的保證金等形式變相收費或提高收費標準,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平臺內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等。從總體上看,判定平臺收費是不是合理,可以結合成本、市場供需狀況、行業屬性、同類平臺收費情況等相關因素綜合判斷。
倡導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
指南鼓勵平臺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並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讓利服務;鼓勵平臺根據自身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所形成的服務特點,在合法、合理、互惠互利的範圍內採取靈活多樣的定價策略,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促進平臺和平臺內經營者共同發展;鼓勵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讓利服務,加大對中小商戶的收費優惠扶持力度,支持其生存和發展。
指南還提出,在發生自然災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情況下,鼓勵平臺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採取減免佣金、降低收費標準等幫扶政策。
與此同時,指南還強化了平臺合規自律。
平臺應當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將平臺的收費合規納入平臺內部合規組織建設、合規管理制度、合規風險管控、合規培訓等,提升平臺收費合規管理能力。
平臺應當加強與其經營規模和運營模式相適應的平臺收費合規管理組織建設,配備熟悉平臺收費合規管理的人員。
與此同時,平臺應當及時將有關平臺收費的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要求轉化爲平臺內部合規制度。平臺應當建立動態更新機制,根據法律法規及監管規定要求的變化情況,及時修訂完善平臺收費合規管理制度,確保合規管理體系的適應性和有效性。
“平臺要合理定價,並充分和消費者、商家溝通,也要保持較高的透明度,公開收費定價形成的依據。而行業協會則需要對平臺收費定價給出指導標準,讓其有據可依、有標準可查。”盤和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