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平臺收費行爲 合規指南來了!

中國商報(記者 趙熠如)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研究起草了《網絡交易平臺收費行爲合規指南(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指南),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指南共28條,明確平臺收費應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原則,還對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規範平臺收費行爲等方面作出規定,進一步完善我國平臺經濟監管政策體系。

規範平臺收費行爲

指南所稱平臺收費,是指平臺向平臺內經營者提供服務所收取的費用,包括但不限於佣金、抽成、註冊費、手續費、會員費、技術服務費、信息服務費、營銷推廣費、廣告費等形式。平臺收取保證金等相關行爲,參照適用本指南。

指南共28條,其主要內容包括5個方面。

一是明確平臺收費要遵循的原則。平臺收費應當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基於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交易習慣等因素,綜合考慮經營成本及平臺內經營者經營狀況。

二是倡導降低平臺內經營者負擔。鼓勵平臺在合法、合理、互惠互利的範圍內採取靈活多樣的定價策略,對平臺內經營者特別是中小商戶提供讓利或減免扶持,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減輕平臺內經營者經營負擔。

三是強化平臺合規自律。要求平臺按照有關規定,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健全合規管理組織、配備合規管理人員,建立不合理收費風險識別評估、防範收費風險的事前合規審覈等機制,提升平臺收費合規管理能力。

四是規範平臺收費行爲。明確平臺要合理制定收費標準,健全收費規則、收費公示等制度機制,嚴格履行減收、免收費用承諾,審慎評估收取保證金必要性,按照平等自願原則開展推廣服務,保障平臺內經營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同時,明確了重複收費、只收費不服務、轉嫁應由平臺自身承擔的費用等8種不合理收費行爲。

五是加強監督與實施。要求平臺及時反饋平臺內經營者收費關切,主動配合監督檢查,加強行業自律,公平參與市場競爭。

完善平臺經濟監管政策體系

對於制定指南的主要考慮,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我國平臺經濟發展涉及數千萬網絡經營主體、衆多靈活就業人員、9億多網絡消費者,賦能實體經濟千行百業,成爲一個覆蓋面廣、包容性強、開放度高的生態系統。

平臺企業在開展經營服務的過程中,會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佣金、抽成、會員費、技術服務費、信息服務費、營銷推廣費等,這些費用構成了平臺收入的基本來源。

目前,許多平臺的商戶反映,平臺存在收費名目繁多、計算方法複雜、平臺收費不透明等問題。雖然許多平臺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健全合規管理機制,但在收費行爲方面,其內部合規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導致平臺企業收費風險防控不足。

“爲指導平臺企業加強收費行爲合規管理,進一步推動平臺收費公平、合法、誠信,我們起草了指南,指明平臺根據自身經營成本,基於服務協議、交易規則、交易習慣等因素,遵循公平、合法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充分考慮平臺內經營者經營狀況,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合理制定收費標準,明確了平臺收費行爲應當考量的基本因素和遵循的基本原則、基本要求,爲規範平臺收費行爲提供基本指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此外,指南的出臺,標誌着我國平臺經濟監管政策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指南以問題爲導向,針對糾治平臺收費不透明、不合理等問題提出了具體要求。同時,還強調平臺企業的自我規範、自我監督,提高平臺企業落實合規管理主體責任的主動性,推動形成政府監管與企業自律相結合的治理格局。指南對保障平臺內經營者知情權、選擇權等合法權益作出了明確規定,鼓勵平臺採取多種措施降低經營者負擔,提供讓利或減免扶持,對平臺內經營者有關收費問題的關切也要及時予以反饋。

強化平臺收費公開透明

對於強化平臺收費公開透明,指南設置了多項條款,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一是明確平臺收費規則公示義務。平臺應當在首頁顯著位置,向平臺內經營者或者其他收費對象持續公示平臺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協議內容、規則信息或信息的鏈接標識。平臺在收取營銷推廣費時,應當清晰公示該收費的項目、規則、標準,確保平臺內經營者可以準確覈對費用。

二是明確修改規則需依法公開徵求意見。平臺修改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平臺服務協議內容或交易規則,應當在首頁顯著位置公開徵求意見,公示期不少於7日。對平臺內經營者反映集中的問題,平臺應當進行研究評估,對不合理的收費規則及時修改完善。

三是明確收費規則歷史版本保存時間。平臺修改涉及收費項目、規則、標準等平臺服務協議內容,應當完整保存修改後的版本生效之日前3年的全部歷史版本,確保平臺內經營者或者其他收費對象能夠便利、完整地閱覽和下載。

與此同時,指南還對平臺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的不合理費用進行了明確規定。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價監競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指南中將平臺不合理收費細化爲多種具體情形,明確規定了平臺不得向平臺內經營者重複收費,只收費不服務、少服務,轉嫁應當由平臺自身承擔的費用,向平臺內經營者收取提供其基礎經營數據的費用,強制或者變相強制平臺內經營者購買服務或者參加推廣、促銷活動並收費,利用不合理的保證金等形式變相收費或提高收費標準,提供相同商品或者服務對具有同等交易條件的平臺內經營者實行價格歧視等。從總體上看,判定平臺收費是否不合理,可以結合成本、市場供需狀況、行業屬性、同類平臺收費情況等相關因素綜合判斷。